冬至的随感日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冬至的随感日记

冬至的随感日记   一   我不知道怎样面对冬至。   冬至这天对我来说是伤心日。父亲是冬至这天正午离开的。那天的阳光,那天的蓝天,那天看不见寒冷的空气,每年都一模一样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如果没有冬至,就没有我的亲人的离去,对吗?如果没有冬至,就没有什么提醒我伤心的时候,对吗?如果没有冬至,冬天会不停脚地走下去,季节会保持一个色彩,日子会按一个节奏每天缩短白天、延长黑夜、直至终极吗?   二   该来的总会到来。该去的总会离开。   宇宙的平衡,世间的中和,人生的不偏不倚,都在冬至这天最后那一秒呈现。是的,当把这一刻凝固、延迟、显微并放慢镜头播放的时候就能看到,它处于一年最微妙的时刻,这一刻它实现了由长变短与由短变长的交换,这一刻它实现了阳生阴亡的转换,这一刻它金鸡独立于平衡中点、表现出最美的容姿达到至纯至善的和谐交集。   想什么重要吗?重要之处是如何理解世界、认识现实、和悦生活、调整态度;不重要则是因为无论如何理解、认识,抑或无论怎样的态度都改变不了客观现实,不能阻拦来的与去的、让你快乐的或者叫你沮丧的、引你辉煌的或者诱惑你贪婪败落的。   态度决定客观世界。良好的、正面的、坦然的心态可以看到更多好的、美的、善的东西因而能够更好地溶入世界;负面的、局促的、恶毒的心态决定了看到的一切都是黑暗的、污浊的、腐烂的因而自绝于社会进步发展的正常轨道。偏离轨道,只有下轨或者停顿,不会有其他选择。   世界决定态度。每个人应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既所谓态度决定世界的那个世界;另一个是物质客观世界,既我们存在的环境。某种环境中会有某种环境中产生的意识,当这种意识作用于生活的时候,便是世界决定我们态度的时候了。   三   冬至之至,倒是很有讲究的。至善至美,难道是说冬达到了最好最盛大的时候?至为到达,冬到达了这个地方、这个时候,到了变化的节点上。对啊,它是知至知止啊!事物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必然要有一个顿点、起点,然后再此基础上继续前行。冬至难道不是这样,把季节的精神整顿一下,再次振奋而行吗?   抵达始终是个顿号,前行才是永恒真理。如果把北方的冬区分一下,应当分别以冬至、立春为界,裁成3块。冬至后分别是入冬、深冬,立春之后到清明可算得上是出冬。这些年的冬有些混沌,说是厄尔尼诺闹出的暖冬。暖冬就不清明--初冬与深冬、深冬与出冬有时候看不明白,当冷不冷、当暖不暖,当雪无雪—这几年雪已经稀罕,无论什么时候来的,来多大的,别说孩子了,连大人老人都欢欣鼓舞,连说“好冬好冬”。今年的初冬是好的,标志就是来过两场雪。雪不大,覆盖了地,雪影停留在权桠上有那么半天。那天的喜悦,连一身燕尾的乌鸦叫声里都听得出来。   当然,每年真正的冷应当以冬至为起点、在深冬阶段,冷在“三九”嘛!冬至之至,是到了冬表达真正内涵的时候了吧。寒冷在衣衫单薄、清汤寡水的时代实在是灾难,至今膝部遇寒就疼在提醒我读书时代寒冬留下的伤痛。当时正好课本上有白居易《卖炭翁》,读到“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时,虽然教室里只有两只光冒烟不着火的炉子全身寒冷,但我的心愿与卖炭老翁一样,多希望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他那一车好炭能卖个好价钱,好解决一下“身上衣裳口中食”。当然,我们看到的是不堪想象的一幕,“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可怜卖炭老人,一车炭,只得那么点绡与绫,无法想象他这个冬天的日子怎么过去!人的感觉是从比较中得来的。诗里看到更加饥寒交迫卖炭翁,我那点儿寒冷,早已浑身温暖如春了。   四   如同炎热的时候最想清凉,寒冷的时候最容易思念温暖。即便冬不像冬,仍然是冬,还是寒与冷统治的世界。如果拿北方寒冷的凛冽与南方寒冷的温润让我选择,我还是选我的凛冽而不愿意与温润为伍。每回与浙江的南宁的成都的人们说冬天,他们都说冷得不好受,而我当然会自得一下我们的暖气,我们的蓝天与空气。   是的,如果要炫耀的话,只有蓝天空气了。每天看到雾霾,除了堵,还是堵。回想一个月前在京冀地区出差,真是冒着生命危险啊!所以在石家庄办完事的次日就登车返回,不是想家心切,而是逃出“灾区”急迫。西北荒凉,西北落后,便留下了干燥和比较干净的空气。住在连雾都见不到的地方,如果不是亲临其境,是无法想象雾霾之重的。显然,盲目发展带来的副作用来得快了些,而偏僻地方留下的洁净空间也有限。我们附近一些城镇冬天的污染指标,也冉冉升起,令人揪心。   “环球同此凉热”的话已经有些过时。环球应当“同此”的事情早已经失去了协调步伐,凉热或成热凉、或者温吞、或者麻木得没有任何反应。用老观念、老经验已经无法度量世间事情。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