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电子商的伦理与法律.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電子商務 劉文良 第十三章 電子商務的倫理與法律 本章學習目標 電子商務倫理 資訊與法律 隱私權 智慧財產權 電腦犯罪與網路犯罪 資訊倫理的定義 「倫理」仍人倫之理,也就是做人的道理。 倫理的英文為「ethic」或「ethics」;而道德的英文則為「mortal」或「mortality」。「倫理」與「道德」概念,無論是中文或英文的意思,都是大致相同或相通的,用詞上也可以互相代替,傳統上並不做嚴格的區分。 一般而言,當表示規範或理論的時候,比較傾向使用「倫理」;當表示現象的時候,就比較傾向使用「道德」。兩者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同義詞,彼此間或有微殊而無大異。更有學者認為,「倫理」可以說是更細緻的道德。 「資訊倫理」係指資訊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相關的道理,它可以是指科技時代下利用電腦或網際網路,使用各種資訊的規範,也是因應資訊科技的問世所創立的規則。 簡而言之,資訊倫理就是與資訊科技相關的倫理。 資訊倫理的參考準則 1. 普遍性理論(Universalism):強調「只要是大家都認為不合倫理的事,無論理由多麼冠冕堂皇,都不可採取行動」。Kant提出普遍性理論,其認為具有倫理的行為應符合下列三則條件: (1) 具有普遍性,可以應用至所有人及所有情況,但又不會傷害到別人。 (2) 能尊敬其他人,並保證他人的權利不會受損。 (3) 尊敬他人的自主權,每個人都有權去自由選擇他們想要的。 2. 黃金準則(Golden Rule):強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亦即不做出自已也不希望遇到的不公平對待。 3. 集體功利主義(Utilitarian Principle):集體功利主義認為,任何人都應採取為整體社會帶來最大利益的行動。 4.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No Free Lunch Rule):除非有特別宣告,不然幾乎所有有形和無形的東西,都是由他人所擁有。如果他人已經創造了某種東西對您有價值,它就具有價值,而您應該假設創造者會希望這個成果能獲得補償,也因此獲取任何對我們有利益的資訊或知識,我們都必須因此而付出某種代價。 美國計算機倫理學會的十條戒律 1.不應用計算機(電腦)去傷害別人。 2.不應干擾別人的計算機(電腦)工作。 3.不應窺探別人的計算機(電腦)文件。 4.不應用計算機(電腦)進行偷竊。 5.不應用計算機(電腦)作偽証。 6.不應使用或拷貝你沒有付錢的軟體。 7.不應未經許可而使用別人的計算機(電腦)資源。 8.不應盜用別人的智力成果。 9.應該考慮你所編寫的程式,所造成的社會後果。 10.應該以深思熟慮和慎重的方式來使用計算機(電腦)。 電子商務的基本道德概念 1.行為責任:個人、組織及社會身為道德個體,就要為他們所採的行為負責。 2.告知責任:個人、組織及社會身為道德個體,就要為自己的行為向他人負責。 3.法理責任:執法機構適當地允許個人恢復其他因素、系統、或組織對他們所造成的傷害。 個人資料保護法 行政院乃於民國82年間研擬完成「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草案, 送請立法院審議,並於民國84年7月12日三讀通過,民國84年8月11日公布實施,而「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施行細則」於民國85年5月1日公發布實施。 主要目的在於保護使用電腦個人之人格權 在下列情況下非公務機關對於個人的資料可以進行蒐集處理 1.經當事人書面同意 2.與當事人有契約關係而對當事人權益無侵害之虞。 3.為學術研究所需且無害當事人之重大利益。 在電子商務應用中下列方式屬於合法私人資訊的收集 1.閱讀新聞群組佈告 2.尋找網際網路目錄 3.記錄瀏覽器中有關於對方之說明 在電子商務應用中被用來收集個人識別資訊的技術 1.搜尋引擎 2.購物車 3.線上表單 4.會員註冊資料 電子簽章法 行政院為推動電子交易之普及運用,確保電子交易安全,促進電子化政府及電子商務之發展,已於民國90年11月14日公布電子簽章法,並自民國91年4月1日施行。 電子簽章法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透過賦予電子文件和電子簽章法律效力,建立可信賴的網路交易環境,確保能夠掌握某一資訊在網路傳輸過程中,是否遭到偽造、竄改或竊取,以保障資訊正確與完整性,並透過識別交易雙方身分,防止事後否認已完成交易的事實。 隱私權的涵義 隱私權是二十世紀才出現的法律概念,起源於美國 是一種「不受干擾的權利」 也是個人控制與自己有關資訊的權利 主要的目的在保護個人的心境、精神與感覺,不受非法侵犯。 任何能用來識別、找出、或連絡個人的資料,謂之「個人可識別資訊」。 侵犯隱私權 垃圾郵件(junk mail) 無故打開它人硬碟中的個人資料檔案 因商業用途侵犯個人隱私 公開私人事務 隱私權偏好平台 (Platform of Privacy Preference, P3P) 隱私權

文档评论(0)

139****3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