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氮的循环与固氮作用-HomelandGreen.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與生命系列之十一 :自然界氮的循環與固氮作用 麥陳尹玲 地球在未有生命之前 ,是一個是氮星球 ,而不是含氧或需氧的行星。現 在我們的空氣則含大約 78 %的氮氣 ,而且氮存在於所有組成蛋白質的氨基 酸中 ,是構成諸如 DNA 等的核酸的四種基本元素之一 ,因此是所有生命的重 要元素。但空氣中的氣態氮 ,並非生物可直接吸收應用的形式。大氣中游離 態的氮 ,必須在某些微生物體內 ,還原為結合態的氮化合物 ,才可被植物吸 收應用。這過程稱為固氮。在工業革命前 ,地球上所有生物需要的氮 ,大概 百分之九十七都是經由生物固定的。除生物外 ,固氮唯一的另外途徑是通過 雷擊。農人一向都觀察到 ,植物在雷擊後 ,生長得更好 ,因為在受擊位置 , 氮被固定成植物可用的形式。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大約在距今 35 億至 41 億年前形成。細菌和藍綠藻等 原核生物屬最原始的生物種 ,其中有些已有固氮作用。生物學家普遍認為他 們應分屬於真細菌界 (Kingdom Eubacteria )和古細菌界 (Kingdom Achaebacteria )。迄今已確認有固氮作用的微生物則約有 50 個屬 90 多種 ,包 括細菌、放線菌和藍藻 ,都屬原核生物。其中有些是嗜氧的 ,有些是厭氧 的 ,有些則是兼性的。這些細菌擁有可促進氮氣和氫化合成為氨的固氮酶。 生成的氨再被這種細菌通過一系列的轉化變成自身組織的一部分。不同種類 的固氮微生物與高等植物或其化生物之間 ,有三種不同的關係 ,因而有共生 土壤與生命系列之十一 :自然界氮的循環與固氮作用 2018-6-15 1 固氮作用、自生固氮作用和聯合固氮作用之分。 有些固氮微生物會與另一種能夠光合作用的高等植物、或其他生物緊密 地生活在一起 ,彼此間形成單獨生活時所沒有的共生固氮體系 :固氮微生物 依靠與之共生的生物 ,為其提供生活必需的能源和碳源 ,而固氮微生物則將 固定了的氮素 ,供給共生生物作為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質的氮源。其中最為人 知的當然是豆科植物與根瘤菌 (rhizobium )的共生關係。可以這種共生固氮 作用的豆科植物約有 600 多屬。非豆科植物與微生物的共生固氮則較少被留 意。以這種共生固氮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放線菌和藍藻 ,例如弗蘭克氏菌 (frankia )等 ,生存在一些灌木和喬木根部。能與放線菌共生固氮的植物約 有 21 屬 200 多種 ,常見的有木麻黃屬、榿木屬、沙棘屬、胡頹子屬、楊梅屬 等。中國經鑑定的非豆科結瘤固氮樹木已有 40 餘種 ,大多數屬於對不利環 境有較強抗逆物的植物 ,廣泛用於抗荒漠化的植林。藍藻與非豆科植物的共 生固氮 ,則可以魚腥藻與蕨類植物滿江紅形成的共生體為代表。在這類共生 體中 ,能固氮的滿江紅魚腥藻生活在滿江紅小葉鱗片腹面充滿黏質的小腔 內 ,構成共生關系。 科學家對根瘤菌 (rhizobium )的共生固氮作用研究得比較早 ,較易用來 說明共生固氮作用是怎樣運作的。 其實根瘤菌普遍存在於各種土壤裡 ,平時可能呈休眠狀態 ,要等待合適 土壤與生命系列之十一 :自然界氮的循環與固氮作用 2018-6-15 2 食物的出現 ,才會醒來並開始滋長。當合適植物根部的根毛長到附近 ,根瘤 菌便會移近 ,繼而附著其上。經過複雜的抗體和抗原的相互作用 ,以及卵磷 脂的黏合作用 ,根瘤菌開始感染根毛 ,感染線伸入根毛生長。這時根瘤菌已 變成植物的寄生物 ,依靠植物提供的能源和醣來生長。植物被迫養活它。因 為這種細菌能分泌一種特別的酶 (激素 ),迫植物擠出醣來讓它生長。感染 線一旦進入根部 ,則會分泌另一種酶 ,一方面使植物推出更多醣 ,足夠供養 數以百億計的細菌 ,另一方面 ,又使植物分泌碳 ,以長成結節。為甚麼呢 ? 因為固氮是一個厭氧過程 ,有氧氣就不能進行 ,這些結節將有利於厭氧環境 的形成。 細菌在結節外環必須繁殖得夠多 ,使氧未能滲到中心的固氮區域就被耗 盡。在結節中心部份 ,這些細菌開始把氮變為蛋白質。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