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南迁:鲁迅胡适等曾经明确反对.docVIP

故宫文物南迁:鲁迅胡适等曾经明确反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故宫文物南迁:鲁迅胡适等曾经明确反对 原标题:文物南迁争议:蔡元培力挺 鲁迅冷嘲热讽台北故宫收藏的汉朝玉角形杯台北故宫收藏的战国玉螭纹觿如今去台北地区旅游的大陆游客,台北故宫博物院基本上是必去之处,因为那里收藏了当年国民党从大陆运走的珍贵文物。其种类繁多、年代久远,令人叹为观止。在日军一步步加快其侵华步伐之时,有识之士就开始担忧六朝古都北平的文物安全。自1924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故宫所蕴含着的文化、历史、艺术等多重价值日益焕发,为民国学者们施展才华、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无比的平台。但随着“九一八”事变,时局动荡,这一短暂的黄金时代终为旷日持久的国难所中断。随之而来的,故宫文物的命运牵动国人的心魂,在文物的迁移历程中,当时的学者们意见不一,互有争论。蔡元培、陈寅恪、马衡等人的贡献与意见,可圈可点,值得国人铭记。而在将故宫文物南迁之前,还挑选一部分远赴英国伦敦举办展览,并影印四库全书作为“国礼”赠送苏联。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又将故宫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突显,甚至还赋予其文化外交的重要使命。1933年2月至5月,故宫、北平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和国子监的19557箱文物(其中故宫1.3万余箱)从北平运抵上海。1936年底,南京朝天宫库房建成后,文物被运抵南京。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这批南迁文物加上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今南京博物院前身)等单位的文物,分三路在日军炮火下紧急西迁,被运抵四川,直至抗战胜利后被运回南京。南迁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历代的宫廷收藏,堪称国宝,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毛公鼎、翠玉白菜、玉石东坡肉和著名的《快雪时晴帖》等。在15年的时间里,南迁文物行程上万里,穿越大半个中国,然而上百万件文物中没有一件丢失,也几乎没有毁坏,堪称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这批南迁文物中,最终有2972箱被运至台湾,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留在南京的文物,在1951年后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1万余箱,剩余2221箱留于南京,划归南京博物院所有。本期品读讲述的,就是在那个动荡年代里,民国的一些著名学者在文物南迁中的争论。1 故宫内部对南迁有争议即使在故宫内部,也对是否应当把文物南迁有争议,比如同为故宫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的吴稚晖和蔡元培,吴稚晖就反对蔡元培的文物南迁之议。吴稚晖又称吴敬恒,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1933年2月16日,北平《世界日报》第五版刊载了一封吴敬恒致蔡元培的公开信。编辑给这封公开信加了一个醒目的标题“吴敬恒妙论,古物是臭东西”,这吴、蔡二人是要谈论什么呢?从这封1200余字的公开信来看,吴敬恒对故宫文物南迁是持反对意见的。事实上,“九一八”事变之后,华北局势危急,故宫文物应迁移别处保存的计划迅即被提出,故宫博物院秘书长李宗侗等坚决主张南迁,以免国宝沦落日寇之手。但由于南迁涉及环节众多,运作不易,且社会各界阻力极大。一来普通民众对战局的判断不一,有相当一部分民众认为,日寇未必敢于进占北平,或者说不相信中国军队无力抵抗;二来当局高层人物如孙科等,也颇重视“民意”,认为此时不保土守民,却大费周章的去迁移古物,是舍本逐末,会失去民心。因此,当时的反对声音也相当大。在信中,吴敬恒说:说起故物,弟都当他是虞舜进瞽叟的钵头,周公挞伯禽的杖,孔夫子设教书坛的席,虽也跟着人称故物,骨子里还是对牛操琴。半月前,我从家中到市上去,经过马霍路,在洋车里看报,刚看见政治会议决议,派我为古物保管会委员之一,对面梅白格路口,刚有两个石人,我便联想到吴县江弢叔的诗调,冲口而出,吟曰:“行向仲翁成一笑,吾身今与尔同看。”(翁仲原来是仲翁,不是我杜撰的,凑韵聊一用)。于是想到我这老而不死,自己已成故物,需人保管,安能保管别的故物?讲起故宫故物来,最初只是北平的一班人,如江(瀚)马(衡)易(培基)诸先生,主张不迁,我说对啦,这种臭东西,迁他做什么呢?现在日本小鬼,没有情理讲的来欺侮我们,我们应该抵抗,应该死守很久如常山、睢阳一样,只叫做维持人格。说起打胜仗,恐无把握罢,北平抵抗到三年,全城陷落,故物让他拿去就是了,可是临去的时候,对他说,前车之鉴,不要像观象台的天文仪器一样,抢回柏林,再请轮船恭恭敬敬送回来。我们历史上也有所谓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故物已经装箱,也就不必分辩。弟本来根本瞧不起这类的臭东西,然弟又相信我的朋友,个个十分忠实,他们主张搬西安,如何如何安全,我觉得十分有理,又有人主张搬洛阳开封,弟觉得同样的有理,又有主张迁南京,弟觉得他的理由也充足,又有人说迁上海,弟觉得理由同样的充足……2 鲁迅赋诗讽刺南迁此外,一些著名学者也明确反对古物南迁,如鲁迅、胡适等也就此发表意见。鲁迅曾赋诗一首讽刺,诗云:“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胡适也提出,

文档评论(0)

hkfgmn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