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局部腐蚀二.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章 局部腐蚀 6.1 局部腐蚀与全面腐蚀的比较 6.2 电偶腐蚀原理与控制 6.3 点腐蚀原理与控制 6.4 缝隙腐蚀原理与控制 6.5 晶间腐蚀原理与控制 6.4 缝隙腐蚀 6.4.1 缝隙腐蚀的特征及产生条件 (1)现象:图示 (2)定义:金属材料表面由于狭缝或间隙的存在,腐蚀介质的扩散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由此导致狭缝内金属腐蚀加速的现象,称为缝隙腐蚀(Crevice Corrosion)。 6.4.2 缝隙腐蚀的机理 阳极反应: M→Mn++ ne 阴极反应 :O2+2H2O+4e→4OH- 缝内水解 反应: MC12+H2O→M(OH)2↓+2H+ + C1- 驱动力: (1)氧浓差电池; (2)闭塞电池水解酸化; (3)大阴极小阳极。 6.4.3 特殊形式的缝隙腐蚀——丝状腐蚀 (1)现象:图示 (2)定义:发生在处于一定湿度大气环境中有有机涂层保护的钢、铝、镁、锌等材料表面,在漆膜与金属基体表面之间的缝隙处,因此,又称为膜下腐蚀,属于大气腐蚀的一类 。 6.4.3 特殊形式的缝隙腐蚀——丝状腐蚀 (3)产生条件: 1)较高的相对湿度 金属发生丝状腐蚀的相对湿度范围为 60%~95%,相对湿度在80%~85%时通常最易引发丝状 腐蚀。高于95%时,丝充分宽化,以致造成涂层鼓泡。 2)涂(镀)层存在缺陷 丝状腐蚀通常起源于涂(镀)层的 孔隙、机械缺陷、气泡或较薄的边缘处。 3)有氧气存在 氧气是维持丝状腐蚀阴极反应的必要条件。 4)合适的温度条件 室温下丝状腐蚀通常就会发生,但温度 升高,发展速度则增加。 (4) 丝状腐蚀的机理 引发丝状腐蚀依靠腐蚀介质的渗透: (1)活性端金属离子促进水的驱入 (2)非活性端氧扩散,形成氧浓差电池 (3)头部小阳极/躯干与尾部大阴极 (4)Cl-的内迁与氯化物水解,闭塞电池效应。 (5) 丝状腐蚀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相对湿度、温度、腐蚀介质等); 2)涂料、颜料、活化剂、表面处理状态; 3)基体金属的性质 (6)丝状腐蚀控制措施 1)降低大气环境中的相对湿度; 2)严格控制材料表面的预处理工艺,选用渗透性低的涂料,降低涂层孔隙率; 3)对于铝合金,涂漆前进行阳极氧化处理。 6.4.4 缝隙腐蚀与点蚀的比较 相同点: 发展阶段的机理基本一致—— 1)形成闭塞电池;2)大阴极/小阳极;3)氧浓差电池 不同点: 1)缝隙腐蚀有天然闭塞区,点蚀自形成闭塞区; 2)缝隙腐蚀:Cl-不是必须;点蚀: Cl-是必须; 3)缝隙腐蚀较点蚀易发生; 4)钝性金属易产生点蚀,钝性与活性金属均能产生缝隙腐蚀; 5)形态:缝隙腐蚀蚀坑浅而广,点蚀窄而深 6.4.5 缝隙腐蚀的影响因素 (1)缝隙的几何因素 (2)环境因素:介质;温度 (3)材料因素 : 不锈钢: Cr、Ni、Mo、Cu、Si、N等抗缝隙腐蚀,Ru、Pd有害。 Pd对钛合金有利。 1—总腐蚀速率; 2—局部腐蚀深度 6.4.6 缝隙腐蚀的控制措施 (1)合理设计: 应尽可能避免造成缝隙结构,如焊代铆 (2)合理选择耐蚀性材料 (3)采取电化学保护措施 (4)谨慎采用缓蚀剂 6.5 晶间腐蚀 6.5.1 晶间腐蚀的特征 (1)现象:图示 (2)定义:晶间腐蚀(Intergranular Corrosion)是金属在适宜的腐蚀环境中沿着或紧挨着材料的晶粒间界发生和发展的局部腐蚀破坏形态 。 晶间腐蚀常在不锈钢、镍基合金、铝基合金以及铜合金上发生,主要在焊接接头上或经一定加热处理后使用时发生。 1)晶界析出第二相,造成晶界某一合金成分的贫乏化; 2)晶界析出易于腐蚀的阳极相; 3)杂质与溶质原子在晶界区偏析; 4)晶界区原子排列杂乱,位错密度高; 5)新相析出或转变,造成晶界处较大的内应力。 (3)产生条件与原因 6.5.2 晶间腐蚀的机理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 (1)贫化理论;(2)相沉淀理论;(3)晶界吸附理论。 6.5.2.1 贫化理论 (1)奥氏体不锈钢为例:出厂经过1050~1150℃加热及淬火处理,获得含碳量高(如Cr18Ni9Ti中碳的固溶度约为0.2%)的过饱和固溶体(固溶处理)。 (2)在较低温度(450~850℃)加热或缓慢冷却过程中,碳倾向于与铬及铁结合形成复杂的碳化物(CrFe)23C6从过饱和的奥氏体中析出而优先分布在晶界上。 (在500~700℃下,Cr18Ni9Ti中碳的固溶度仅为0.02%) 6.5.2 晶间腐蚀的机理 6.5.2.1 贫化理论 不锈钢敏化态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