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录: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的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二)罪刑相当原则 (三)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1、犯罪的概念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1)犯罪客体 (2)犯罪的客观方面 (3)犯罪主体 (4)犯罪的主观方面 犯罪构成:犯罪客体 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犯罪构成:犯罪的客观方面 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要件的总称,具体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等。 作为: 不当为而为之 不作为:当为而不为 犯罪构成:犯罪主体 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犯罪构成:犯罪的主观方面 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等 。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3、排除犯罪的事由 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构成犯罪的事由。 (1)正当防卫 (2)紧急避险 排除犯罪的事由: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排除犯罪的事由:紧急避险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4、故意犯罪形态 (1)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4)犯罪既遂: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材料.ppt
- 手机使用常识.ppt
- 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规章.ppt
- 第二章化学工程专业实验操作知识.ppt
- 第九章石油库火灾扑救.ppt
- 复习与训练客运.ppt
- 公文处理规范及其基本要求.ppt
- 十大环境公害.ppt
- 事故致因与防护.ppt
- 双软考试介绍.ppt
- 2024浙江武义县人民武装部综合保障中心招聘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小学英语常用单词大全 .pdf
- 带有脉冲和收获项的时滞Crowly-Martin型食饵-捕食系统的四个正.pdf
- 幼儿园家委会讲话稿(3篇) (2).doc
- 工商系统推进风险防控动员会讲话.doc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西樵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三3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pdf
- 202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项目工作人员招聘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4中冶置业集团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雄安分公司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2024浙江宁波市慈溪市急救站派遣制人员招聘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北京昌平区教委所属事业单位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聘教师22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