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罗华应用事项.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罗华? 全球第一个B细胞靶向的单克隆抗体 第1次输注后 第4次输注后 平均 平均 半衰期 (小时) 76.3 205.8 清除率 (mL/小时) 38.2 9.2 Berinstein et al. Ann Oncol. 1998;9:995. 美罗华的半衰期与清除率 血药浓度曲线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Median serum concentrations (μg/m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输注(周) 输注后1周 输注后1月 输注后3月 (1–4) n=166 Berinstein et al. Ann Oncol. 1998;9:995. 100 10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基线 3 月后 6 月后 9 月后 12 月后 n=166 McLaughlin et al. J Clin Oncol. 1998;16:2825. 治疗后B细胞清除与恢复 外周B细胞计数(/ul) 治疗后感染 治疗过程监测并随访1年 尽管B细胞清除,但是感染发生率并不高于化疗中所见到的 在治疗中17%病人发生感染 在随访中16%病人发生感染 大多数感染是常见类型 安全性 不良事件大多为轻度到中度、可逆性,绝大多数 发生在第1次输注过程中 最常见的是与输注相关的副反应 一过性低血压或支气管痉挛通常可以控制 无骨髓抑制和其他血液系统毒性 宿主抗体反应罕见(HACA?1%),未见到HAMA反应 输注相关的副反应 最常见的是发热和寒战 最常发生在第1次注射的最初2小时 短暂的低血压和支气管痉挛也会发生,但通常可逆转 暂停美罗华滴注 消炎镇痛药 必要时注射生理盐水或支气管扩张剂 治疗前使用扑热息痛或苯海拉明预防发热和寒战 剂量和给药方法 375mg/m2缓慢静脉输注,稀释浓度1-4mg/ml,每周1次或 在每化疗周期的第1天 预防用药:每次输注美罗华前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和苯海拉明 第1次输注:滴速为50 mg/h,以每30分钟增加50mg/h的幅度 逐步加量,直至最大滴速400mg/h (5.2H) 以后的输注:滴速为100mg/h;以每30分钟增加100mg/h加量, 直至最大滴速400mg/h (3.2H) 如发生输液反应,需暂时减慢或停止输注 如患者症状改善,按原速率的50%恢复输注 注意事项 在美罗华输注前12小时停用抗高血压药物 常规全血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 尚未在儿童中进行过药代动力学研究 对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尚无可得资料 对产品的任何成分或鼠蛋白过敏的病人禁忌使用 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的复发者禁用 稳定性 瓶装药品需储存于2-8。C 制备好的输注液在室温下可保持12小时稳定, 在冰箱中可最多保存24小时 供应规格为1瓶含100mg/10mL或500mg/50mL美罗华? * * 此数据来源于有166为患者如组的美罗华关键性试验,美罗华的血药浓度随者每次输注后上升,4次输注结束后,到第3个月,103位患者检测到美罗华的平均浓度为20.3ug/ml,到第6个月,13位患者检测到美罗华的平均浓度为1.3ug/ml. * 美罗华输注显示出B细胞被迅速清除,治疗前外周的B细胞数量为97.5/ml(平均为32-341), 美罗华第一此输注后B细胞的数量就下降到无法检测的水平,在6-9月后B细胞数量回升,在9-12月时恢复到正常水平.但需要强调的是虽然B细胞被清除,并不导致感染的增加,因为不影响T细胞,粒细胞和巨嗜细胞的正常生长. * 虽然美罗华引起B细胞清除并减少血清免疫球蛋白,但是感染事件是 ——治疗期间为17% ——随访期间为16% 接受美罗华治疗病人中见到的大多数感染是那些正常宿主中的常见类型。 大型多中心试验中治疗期间166例病人中50例发生68次感染事件,其中6例(9%)为3度,无4度(0%)。 * 美罗华?特异性结合于前B和B淋巴细胞,因此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