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癌痛、急性疼痛和慢性非癌痛的治疗-.ppt

课件:癌痛、急性疼痛和慢性非癌痛的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是采用多种药物,不同给药途径给药镇痛 多模式镇痛的优点:不良反应小,镇痛效果好,减少单种药物总量,可促进术后恢复等 急性疼痛的治疗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 非甾体类抗炎药 局部麻醉药 NMDA受体拮抗剂 阿片类药物 慢性非癌痛的治疗 慢性非癌痛的治疗 慢性非癌痛通常是指非恶性肿瘤引起的、持续超过3个月的疼痛 尚未有一致公认可行的疼痛治疗指南 阿片类药物治疗非癌性疼痛存在误区 慢性非癌痛的治疗 慢性非癌痛的治疗目的: 缓解疼痛 改善生理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非癌痛的治疗 基本原则 癌痛治疗三阶梯治疗方法是镇痛药物种类和剂量选择的规范,是慢性非癌痛治疗的重要参考 常用方法: 药物治疗: 第一步—非阿片类药物 第二步—弱阿片类药物 第三步—强阿片类药物 辅助用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局麻药 非药物性治疗 理疗—针灸、热疗; 精神治疗—精神放松、认知行为治疗、催眠。 腰背痛的治疗 腰背痛是除头痛外最常见的疼痛问题 腰背痛是指下腰、腰骶、骶髂、髋、臀及下肢痛的总称 70%~80%的人一生中经历一次以上的腰背痛的困扰,30%患有腰背痛 腰背痛导致运动受限——加重疼痛,恶性循环 腰背痛的治疗 腰背痛的分类:病因复杂、表现多样、无统一分类 原因:与肌肉、韧带、骨关节病变有关,如退行性改变、外伤、炎症、肿瘤等 类型: 非根性疼痛——非特异性 根性疼痛——周围神经受压 牵涉痛——内脏疾病 腰背痛的治疗 诊断 病史 疼痛特征分析:包括疼痛部位、疼痛放射性、疼痛强度、疼痛时间特点、疼痛相关影响因素等 临床检查:脊柱望诊、触诊、叩诊和按压、脊柱功能检查、神经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和骨密度检查 腰背痛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 热疗 冷敷 超声波治疗 电刺激 药物治疗 神经阻滞:椎旁、骶管、硬膜外、关节腔、痛点 手术治疗 针灸 按摩 腰背肌锻炼 腰背痛的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 镇痛药的使用指征是疼痛的强度 根据三阶梯选择药物 复合用药,辅助用药 同时使用非药物疗法 腰背痛的治疗 药物治疗建议 疼痛<1周——非甾体类抗炎药(美洛昔康、塞来昔布)、氟西汀、局麻药、可的松类 疼痛1周~3个月——氟西汀、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局麻药 疼痛>3个月——氟西汀、阿片类、抗抑郁药、局麻药、非甾体类抗炎药 骨关节痛的治疗 三大原因: 骨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痛风 骨关节痛的治疗 关节炎全身治疗的目的: 减轻疼痛和关节僵硬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控制炎症 尽可能恢复关节功能 预防和纠正畸形 减缓疾病进展 提高生活质量 骨关节痛的治疗 对乙酰氨基酚—中至重度关节炎疼痛 COX-2非甾体类抗炎药—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阿片类—上述药物疗效 较差时使用 手术治疗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病因: 年轻患者:外伤致神经损伤 老年患者:神经受压、带状疱疹后遗疼痛 类型: 中枢痛 外周痛——治疗后神经痛、 幻肢痛、糖尿病周围神经 病变、神经卡压症等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常用药物 卡马西平 阿米替林 局部麻药 阿片类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带状疱疹是一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期产生炎症反应。治疗后神经痛是最重要的后遗症,产生慢性疼痛,持续1-3个月。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多数在12个月内缓解。 药物治疗: 局部药物—局麻药、辣椒素外用。 抗抑郁药—三环类如阿米替林。 抗惊厥药—加巴喷丁 阿片类药—吗啡、芬太尼透皮贴剂 神经阻滞—可以暂时缓解疼痛。 镇痛药不良反应的防治 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 便秘:最常见。需要使用缓泻剂预防。由于不会产生耐受,所以持续存在于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的全过程。 预防:多饮水,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适当活动。使用缓泻剂,番泻叶、麻仁丸等。 治疗:重度便秘可以用硫酸镁口服。必要时灌肠,减少药物剂量,合用其他镇痛药物等。 恶心呕吐:发生率约30%。一般出现在用药初期一周内,4-7天内缓解。可用胃复安预防和治疗。 嗜睡及过度镇静:用药初期发生。可自行消失。如果出现可以减少用药剂量。 尿潴留:发生率低于5%。诱导自行排尿或导尿。 镇痛药不良反应的防治 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 瘙痒:发生率低于1%。一般给予皮肤护理即可。 眩晕:轻度眩晕可以自行缓解。中重度需要酌情减少药量。 精神错乱及中枢神经毒性反应:主要出现在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