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萧红》有感:我的童年.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萧红》有感:我的童年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页 读《萧红》有感: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 ——读《萧红》有感 何瑜 今天晚上微信何瑜创作室讨论群——热心读者为我作品创建的讨论群。读者心醉连续发出了几段文字。都是现代女作家萧红的作品及评论。 萧红是我特别熟悉的女作家。大概因为其人生经历和写作追求和我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吧!所以我一直比较关注萧红,特别是雨雪霏霏的青年时代。她写自己经历的那些散文曾引发我强烈的共鸣。我阅读了她很多的作品和传记。我对《萧红传》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今晚心醉发送到群里的文章,勾起了我对于萧红的全部回忆。 我的思绪从荷叶青青的南京浦口,穿越万水千山飘落到了秋风瑟瑟的庄浪河畔。永登是我生活了五十年的地方。那里有生我养我的故乡何家庄。 联想到前几个月回故乡遇到的一些事情,不由心潮起伏思绪翻飞,便有了写一些童年故事的冲动。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的出笼。 在永登县南郊三公里处的满城南门,一个叫何家庄有三户何姓人家居住的大院子里,我有一个和女作家萧红类似的童年。 在东北那个封建大家庭里唯一疼爱萧红的是祖父。在庄浪河畔的那个三家院里唯一疼爱我的是我的外祖母。 萧红有一个封建官吏的父亲张廷举,我有一个一岁丧母吃百家饭长大的农民父亲柴秀。 萧红的父亲张廷举作为继子,在张家大院处境微妙有很多烦恼。在短短四年中,他经历了丧子、丧母、丧妻的接连打击,那种沮丧和悲痛是常人无法理解的。他心力交瘁,苦闷难当,在家里稍不如意,便勃然大怒。偶然打碎一只杯子,他就骂人骂到使人发抖的地步。每从他身边经过,他斜视着你,他那高傲的眼光从鼻梁经过嘴角而后往下流着。 他的骨子里有男尊女卑的思想,但他又有着两面性。他对萧红的培养是开明与霸道并行。他有轻视女儿之嫌,女儿和家庭决裂后,始终没有伸出温暖之手。在他心里传统文化根深蒂固,那就是家族和个人的面子比什么都重要。 我的父亲一岁丧母,在舅舅和亲戚家游居,放牧牛羊干杂活养活自己。他身高一米八五左右显得高大挺拔。他从没接受过学校教育,但特别喜欢戏剧表演和“听书”。听说哪里有秦腔表演,砸锅卖铁他都要前去。只要有空他都会去县城书场“听书”。 西北农村很多男人都喜欢抽烟喝酒,而且在不少人眼里烟酒比老婆孩子重要。大街小巷经常可见步履摇摆,眼睛发直的醉汉。醉卧街道和村道也是常有的风景。但我父亲不喝酒不抽烟,还口无遮拦挖苦讽刺喝酒抽烟的人。年老的时候发现我两个弟弟抽烟,经常冷嘲热讽让他们下不来台面。 他说话风趣幽默,表情生动飞扬。人称小旋风柴进。也叫他“柴大官人”。只要他开口讲话,周围人就会被他吸引停下活计倾听。 由于我的外祖父也很早就去世了。我的几个舅舅也因病夭折只剩下四个女儿,当时的农村没有男人的家庭是遭人歧视的,所以父亲16岁就做了上门女婿。 外婆对父亲是当儿子疼爱的。父亲曾有过一段幸福时光。父亲19岁,母亲18岁那年,他们正式结婚。一年后生下了我。那段时期应该是父母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可是,妹妹英兰出生后,母亲刚满月就得去生产队出工,因受寒染病医治无效四年后撒手西去,留下了一屁股的债务,家里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记忆中经常是早晨喝过玉米面糊糊之后,外婆就开始盘算到哪里借点面粉。常常是中午烧饭时刻已过,外婆还拎着面升子何家进马家出。我跟在裹了小脚的外婆后面蹦蹦跳跳,小孩子不知道大人的愁苦,只知道肚子饿了要吃要喝。 面对如此窘境父亲性情大变,跟萧红父亲张廷举一样歇斯底里。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让他勃然大怒,上门女婿的身份使他又不敢也不能迁怒于旁人,而当时农民不能到城市谋生的大环境,使他像被囚禁的狮子老虎一般郁闷暴怒。 年轻英俊聪明机灵的他无计可施,于是,孩子家人就成了他发泄愤怒的最佳对象。我的外婆也像萧红的祖父一样保护着我和弟弟妹妹。 童年的我感觉父亲特别冷漠,觉得他简直不是亲生父亲。我和父亲除了吃喝拉撒基本无法深度对话深度交流。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常常思考:我们寻找爱情,寻找幸福,其实一直在渴望爱和温暖。渴望有一个人能跟我们进行灵魂对话。遗憾的是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那个人。因此我们的心灵注定都是孤独的。 于是,我们需要艺术。需要它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艺术作品就是能够和我们进行灵魂对话的载体。我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在艺术世界宣泄释放。于是,童年的我找到了一个最佳的伴侣——书籍。只有躲到书籍世界,我的灵魂才能安静。我才能逃避纷争不安的世界,才能避开外部的污泥浊水。有时我沉默不语作壁上观,看世态百相芸芸众生。感受人性的光辉和弱点。感动于真善美,厌恶于假恶丑。 童年是回不去的。故乡也是回不去的。我只能在梦中回忆。回不去的萧红。回不去的何瑜。不是我们喜欢漂泊,而是故乡放逐了我们。放逐了它的儿女。 遥想当年年轻美丽无依无靠的萧红狼狈离去。回望七年前何瑜一腔心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