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6).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三焦辨证 吴鞠通依据《内经》对三焦部位与功能的学说,结合实践而创立的辨证纲领。 用以阐明温病发展过程中三焦所属不同脏腑的病变及其传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温病各个不同阶段的治则。 其与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密切联系,同时补充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不足。 三焦含义 部位三焦: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位。 脏腑三焦:通行水液作用之水道。 气化三焦:气机通行之道。 辨证三焦:上中下三类证候。 (一)三焦的证侯与病理 三焦的部位范围 上焦:手太阴肺,手厥阴心包 中焦:阳明胃肠,太阴脾(募原、胆腑) 下焦:足少阴肾,足厥阴肝 1、上焦证:肺、心(心包) (1)邪犯肺卫证(邪袭肺卫证) 温邪袭肺,卫表失宣。 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舌苔薄白欠润,脉浮数等。 (2)肺热壅盛证(邪热壅肺证) 邪热雍肺,肺气闭阻。 身热,汗出,咳喘气促,口渴,苔黄,脉数等。 (3)湿热阻肺证 湿热阻肺,气机失畅。 恶寒,发热,身热不扬,胸闷,咳嗽,咽痛,苔白腻,脉濡缓等。 注:邪热犯肺重者,可化源欲绝。肺不主气,生气之源衰竭。症见喘促鼻煽,汗出如涌,脉搏散乱,甚则咳唾粉红血水,面色反黑,烦躁欲绝等。 (4)热陷心包证(邪闭心包证) 邪热内陷,包络机窍阻闭。 身灼热,神昏,肢厥,舌绛等。 邪陷途径;常夹痰兼瘀;内闭外脱。 (5)湿蒙心包证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神志昏蒙,时清时昧,四肢不厥冷,舌苔垢腻,舌质不绛等。 转 归 一般属于发病初期,感邪轻者,正气抗邪,邪气受挫,而不传变,邪从表解。 感邪重者,邪由表入里,使肺气受伤,引起肺热雍盛,严重者导致化源欲绝而危及生命。 若患者心阴心气素虚,肺卫温邪可内陷心包,甚至内闭外脱而死亡。 2、中焦证:胃、脾、肠。 (1)阳明热炽证(胃热亢盛证) 邪热入胃,里热蒸迫。 壮热、大汗出、心烦、面赤、口渴引饮、苔黄燥、脉洪大等。 (2)阳明热结证(热结肠腑证/阳明腑实证) 肠道热结,耗伤阴津,传导失司。 日哺潮热,神昏谵语、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腹部硬满疼痛,舌苔黄黑而燥,脉沉实有力等。 (3)湿热中阻证 湿热郁蒸,升降失司。 湿重热轻,症见身热不扬,胸脘痞满,呕恶,舌苔白腻,或白厚,或白多黄少等。 湿渐化热,或热重湿轻,症见高热持续,不为汗衰,烦躁不安,脘腹痛满,恶心欲呕,舌苔黄腻或黄浊。 (4)湿热积滞搏结肠腑证 肠腑湿热与糟粕积滞相搏,肠道传导失职。 身热,烦躁,胸脘痞满,腹痛,大便溏垢如败酱,便下不爽,舌赤,苔黄腻或黄浊,脉滑数等。 转 归 邪在中焦,邪热虽盛,正气亦未大伤,尚可祛邪外出而解。 若腑实津伤,真阴耗竭殆尽,或湿热秽浊偏盛,困阻中焦,弥漫上下,阻塞机窍,均可威胁生命。 若湿热久在中焦,若素体阳气不足,则往往从湿而化,进一步损伤阳气而形成湿胜阳微或寒湿之证。 3、下焦证:肝、肾 (1)肾精耗损证(真阴耗伤证) 邪热深入下焦,耗伤肾精。 神疲惫萎顿,消瘦无力,口燥咽干,耳聋,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绛不鲜干枯而萎,脉虚等。 (2)虚风内动(阴虚动风证) 肾精虚损,肝木失养,风从内生。 神倦肢厥,耳聋,五心烦热,心中谵谵大动,手指蠕动,甚或瘈瘲,舌干绛而萎,脉虚等。 转 归 多系温病的后期,一般为邪少虚多。 若正气渐复,至正能敌邪,尚可祛邪外出而逐渐痊愈。 若阴精耗尽,阳气失于依附,则因阴竭阳脱而死亡。 (二)三焦证候的相互传变 顺传:病邪从上焦传中焦,中焦传下焦。病邪以脏传腑,正气较盛,病情稳定,预后较好。 逆传:肺卫之邪不传于胃,而内陷心包。发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重惊凶险,预后差。 三、卫气营血与三焦的关系 二者皆为温病辨证纲领,阐明邪气盛衰、正气强弱、病情轻重、证候归类、病机发展、传变转归,为立法方药提供依据。 卫气营血辨证从横向概括温病由浅至深的“四阶段”;三焦辨证从纵向概括温病脏腑由实致虚的“三层次”。 二者不能互相替代,应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一般以卫气营血辨证确定病变浅深层次及发展趋势,再用三焦辨证确定病变的具体脏腑。 病机证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上焦肺卫表证—卫分证 上焦邪热壅肺证—气分证 上焦热陷心包证—营分证 上焦肺热极盛入血伤络—血分证 卫分证--上焦手太阴肺 气分证--上焦太阴肺,中焦胃、肠、脾等 营分证--上焦厥阴心包,下焦肝、肾 血分证--上焦厥阴心包,下焦肝、肾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相辅而行,经纬交错,才能将病变层次及部位,病证类型及性质,病势轻重及转归等辨析清楚、准确,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 辨证:将临床四诊所得资料进行综合与分析,以揭示疾病病因、病位、病理变化、病程阶段,并归纳为证候类型的过程。 温病辨证:以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脏腑的病机演变和临床特点为基础,阐发温病的病因、病机、证侯,从而为确立温病的治则和遣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