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社会学导论-胡申生等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章 绪 论 第 一节 作 为 一 种 社 会 现 象 的传 播 一 、概 述 将传播活动置于广泛 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下进行研究的 社会学传统历时已久。如何表现传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传播学 家和社会学家共 同关心的问题 。传播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 位,它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其他动物界的标志。著名传播社会学家施拉 姆就 曾写道:“我们是传播 的动物,传播渗透到我们所做 的一切事情中, 它是形成人类关系的材料 。它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水流,不断延伸 我们 的感觉和我们 的信息渠道 。” 传播在社会生活 中,不仅是个人与 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信息的交流,而且是人格和 社会 的建筑材料 ,即传播形成 了人格和社会 。因此,在传播学与社会学 这两 门学科的交叉点上生发出的传播社会学不仅有其学科建设上的理 论依据,而且也是顺应社会现实变革和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的结果。 然而 ,确定传播社会学这 门学科 的“年龄 ”却是件棘手 的事 。从理 论上讲,传播社会学的形成是 以传播学和社会学这两 门母学科的成果 ① 〔美〕施拉姆 《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 年版 第 页 。 第 2 页 传播社会学导论 为基础 的,虽然社会学完成学科建制较早,但传播学则直到 世纪中 叶才成为较成熟的学科 。因此,传播社会学的学科建制应是在此之后 的数十年 中形成 的。 年 ,丹 尼斯 麦奎 尔( 发表著 作 《走向大众传播社会学》,以及 年由其主编的 《大众传播社会学》 问世 ,是传播社会学形成学科建制 的标志。如此说来 ,传播社会学 的历 史不过三十来年 。但是,如果就研究 内容 的范围而言,传播社会学 的萌 芽期差不多与社会学和传播学的形成期是重叠的。人们习惯于把社会 学看作是对现代社会变迁 的“疑惑 ”、“好奇 ”而在理论上给予 回应 的成 果,而作为现代社会变迁的动力之一的传播机制,自然涵盖于这一 回应 过程 中,也就是说,传播学同样是人们对现代社会进行反思的理论结 晶。只不过社会学是从总体上描述和分析现代社会,而传播学是从动 力机制的侧面对现代社会加 以诊断。传播社会学作为两者之间的边缘 学科 研 究传播 (特别是大众传播 )过程与社会变迁之 间的关 系 在研究内容的范围上其实是与社会学和传播学同生共长的。 可 以看出,传播社会学是在从其他学科汲取养料的基础上孕育而 成 的 。自 世纪 年代后期以来,不断加强其 自身身份的确认和 自 主性追求,建构 了一套兼容并蓄的学科体系,涵盖 了各种理论学派关于 社会与传播互动关系的研究。 二、社会传播的基本形态、特征和构成要素 基本形态 社会传播涉及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具体 的个人、团体、组织之间的互 动关系,因而其形态是多种多样 的。从传播活动参与者 的数量、类别 以 及他们所使用 的传播媒介 的种类、特征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面对面传播 。所谓面对面传播就是指两个或两个 以上社会成 员之 间的传播活动,因而又称人际传播 。该传播受空间的限制较大,一 般 限于 同一社 区中发生互动频率较高的成员中间。“无论如何,规模不 能超过互相看得见面容、听得到声音 的范围”。 这是亲身影响发生最 ① 〔日〕竹 内郁朗 《大众传播社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 。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