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培训还有多天就要结束了,我班65%学员接近完成培.docVIP

本期培训还有多天就要结束了,我班65%学员接近完成培.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编:马新林2011年12 主编:马新林 2011 宝鸡市小学数学4班级学习简报 第5期 通过这段时间的国培学习,使我无论从对教材的分析、对课标的把握、对某些知识点独到的见解、还是教师自身各方面的素质,都让我受益匪浅!同时在与全班教师的交流中,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激情和睿智,有那么多 通过这段时间的国培学习,使我无论从对教材的分析、对课标的把握、对某些知识点独到的见解、还是教师自身各方面的素质,都让我受益匪浅!同时在与全班教师的交流中,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激情和睿智,有那么多老师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脑海中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让我感觉到他们的脑海中盛满的是新鲜的、流动的、充满时代气息的信息,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在课堂上的激情四射!孔子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所困”。确实是这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我,提高自我。感谢这次培训,让我有时间、有空间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反思自己的工作。 ——摘自一位学员的培训日志 本期培训还有20多天就要结束了,我班65%学员接近完成培训任务,已达到合格等次,还有少数学员还达不到合格等次。我已给学习进度特别慢的十几位学员分别用培训平台和手机发了几次短信,督促这些学员抓紧学习,对照考核要求查漏补缺,以免影响培训考核成绩。 近期我班论坛比较活跃,大家讨论的问题大多对小学数学教学很有现实意义。但有些帖子质量不高,只提出问题而不谈自己的看法,望发帖时注意。 考核要求如下: 截止12月7日上午8时,我班125名学员共提交研修日志285篇,人均 和考核要求对照,还有不小的差距,老师们还需努力! 张奠宙:可否说得更全面些——谈关于“算理”的教学 ------与张丹老师商榷 上海的8月酷热,恰逢《小学教学》第7—8期合刊寄到。许多文章写得很好,犹如一阵凉风吹来,读来倍感清新。首先,我读的是张丹老师的一组文章。她是一位很有才华的研究者,我们也是熟悉的朋友。她的文章内容充实、朴实无华、不说空话,值得一读。这一组文章,论述也很全面,关于情境创设、合作交流、图形运用等方面,说得都很辩证。 不过,对于计算程序和算法算理的论述中,我觉得有一些不够全面的地方。本文是一篇读后感,谈谈不同的看法,就教于张丹老师和广大读者。数学教育研究的争论太少,我想,经过讨论、争鸣,真理会越辩越明。 一、从一个数据说起 让我们先看张丹老师的文章《以数的运算为例谈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以下简称《丹文》)中的一个数据。其中提到: 我们在2009年对三年级学生的一次测试中设计了如下两道题目: 题目1:计算42×25。(目的是考查三年级学生是否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法则) 题目2:如图,在34×12的竖式中,箭头所指的这一步表示的是(? )。 ? ? ?A.10个34的和??? B.12个34的和??? C.1个34的和??? D.2个34的和 (本题考查的是三年级学生是否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测试的结果是:在2009年所作的全国常模抽样测试中随机抽取了1664份样本,学生在题目1和题目2上的得分率分别是70.10%和43.09%。 《丹文》说,设计题目2源于与一位三年级学生的讨论。该学生能很快利用竖式给出正确结果,但当追问竖式的“第二层”(即题目中箭头所指的这一步)是怎么得到的,他快速地回答道:“是老师告诉的,用1乘34,乘完向左移一位,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于是《丹文》讨论的是:如何帮助占70.10%的能准确计算的学生,达到那43.09%懂得算理者的水平。这当然是可以讨论的问题。可是,作为全面把握未来走向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否应该更加关注那29.90%不会算或者算不准的学生呢? 我国学生一向以基本计算能力水平高著称,提高“会做、做对”的比例历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要知道,29.90%接近1/3,可不是小数目啊!我问过一些小学数学教育专家,都对做不好两位数乘法的学生达到29.90%的这一数据表示忧虑。 从会做提升到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事关创新人才的培养,当然是重要的。锦上添花固然需要,但是,雪中送炭——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许更为紧迫。 会计算两位数乘法,是小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素质之一。没有这一基础,他们接着要学多位数计算、小数计算、分数计算,怎么学得会?也就是说,他们将来如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如何适应“普及高中教育”?如何让他们成为未来合格的公民?让每一个孩子都不掉队,至少要让90%以上的孩子都会做,而且做对,正是数学教育要关注的重点。 因此,我觉得《丹文》在鼓励创新和保证基础的重视程度上,似乎有一定的片面性,需要全面些。 二、非要立刻就学懂“算理”吗 《丹文》进一步指出:在实际教学中,或者不少教师不重视学生探索如何计算的过程,或者当学生刚刚探索出方法后

文档评论(0)

189****8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