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精简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课程简介 一、行为金融学是一门新课程 二、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三、行为金融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行为金融学是一门新课程 二、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一)理性人假设的不足 1.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石——“理性人” 现代金融学以现代经济学为基础,而现代经济学是在理性人假说和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后者又以前者为基础。 2.理性人的基本内涵 “理性人”也叫“经济人”,作为一般人的抽象,可以在获得完善信息的条件下,客观地分析成本和收益并准确地做出效用最大化决策。 “理性”的概念有两层:一是经济主体的主观概率是理性的,符合贝叶斯定理;二是经济主体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决策是理性的。 金融理论运用这一基本假设来分析不确定条件下的个人选择。它假定个人都是风险回避者,在风险既定时追求收益最大,或者在收益既定时追求风险最小。给定个人偏好,人们对未来的预期遵守贝叶斯规则,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理性的或者说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决策。 围绕这一基本预设,并借助数学模型,金融学形成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等一系列理论。但是,实证检验的结果常与理想的模型不符。在这种背景下,行为金融学得到了发展。 传统上,经济学和金融重点关注假设合理的模型。有一个关于经济学家的著名故事突出了有效市场假说的主要信息,故事本身告诉我们什么被称为传统金融:   一个经济学家跟他一个朋友正沿着街闲逛,他们突然间看见地上有一张100美元的钞票。当他朋友准备走过去将它捡起来时,经济学家说道:“别费心了,如果真是100美元的话,肯定早有人将它捡走了。”    经济学家理论上优先的看法告诉他反常的现象肯定是数据的错误。而行为主义者希望研究所得到的证据,换句话说在做出这张钞票可能是假钞的结论之前先采取行动,而不带有这种或者那种优先的想法。这是方法上的深层次差异,它对投资建议具有很重要的启示。 3.“理性人”假设的不足 (1)人是理性的吗? 人是理性的这一虚假观点往往会使我们的判断和情感流于浅薄。……人是理性的这一看法,不仅没有促进理性,反而破坏了理性. 一约翰 凯恩斯 (John Keynes).凯恩斯著,刘玉波,董波译:《精英的聚会》第三十九章“我的早期信仰” 大多数学者趋于把心理学与金融学相结合 的起点作为行为金融学的开端,凯恩斯是最 早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作用的经济学 家,强调心理预期是人们投资决策中的重要 性,认为决定投资者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心理 因素,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其投资理论是建立在“空中楼阁”(1936)之上的。 凯恩斯认为,股票价格是虚拟经济的表现,股票价格并不是由其内在价值决定的,而是有投资者心理决定的,故此理论被称为空中楼阁理论,以示其虚幻的一面。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人们的心理与投资的关系作了大量论述,认为有三大心理规律影响人们的消费与投资 :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资本(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3、流动性偏好规律。 现代金融理论,又称为标准金融理论,是半个世纪以来占据金融经济领域主导地位的理论。标准金融理论的兴起有其历史必然性,首先在那个热衷于军事竞争和宇宙探索的年代中,以强调数量方法和推崇最优原则为特征的“硬科学”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在心理学领域,认知心理学还处在形成状态。其次是金融学家们一直认为金融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不同意其只是商业管理应用技术这一提法。为了强化金融学的严谨性,理论界力图从其源头—经济学那里借鉴和引入更多的概念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促使许多经济学家忽视了心理因素的影响。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 卡内曼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大多数投资者的行为不总是理性的。一般人大多有“损失规避”的心态,对于值得期待的优质股,他们往往因害怕账面由盈转亏,或是无法抗拒获利了结的诱惑,小赚就卖出;但卖出后,若价格持续攀高,他们又常常懊恼不已,甚至失去理智奋不顾身地再次进场追高。 (二)有限理性与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行为金融学突破了主流金融学人类理性的基本预设,它认为:人类行为并非都是理性的,由于知识储备、信息获得等原因,人类的理性是不完备的,即便存在完备的理性,各种外部条件也会限制人类的理性行为。此外,人类动机的多样化会使一些人采取非理性行为。 (1)有限理性是指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有限理性概念的主要提倡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Simon)。? (2)生理限制与有限理性 行为人自身的生理限制,也就是人在生理方面固有的计算和推理能力不足。 米勒(Miller)认为行为人对信息和知识的利用受到来自大脑记忆的天生限制,这也是导致行为人只能不完全理性行动的内部原因。他发现,行为人的快速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7±2)项(西蒙认为可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