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标兵事迹材料.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致富标兵事迹材料   本文是有关致富标兵的先进事迹材料,欢迎阅读参考,聘才网小编搜集整理。   是塞北那广袤的大地,给了他博大宽阔的胸怀,是洮儿河那清澈的河水,哺育了他纯朴深厚的情感,他是东北大地上一头“拓荒牛”,以不懈追求的精神,在这片无垠的黑土地上,默默地耕耘,无私地奉献,实现着人生一个又一个追求,谱写了一曲曲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歌。他就是刘洪伟,金祥乡乌兰村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   实现致富的梦想   刘洪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吃过苦,受过累,过过穷日子,知道穷是什么滋味,自他懂事那时起,他就发誓要让父母跟着自己过上好日子,不再吃苦受累,为了实现这久久珍藏于心底的梦想,他不断地追求、拼搏进取,终于圆了他的致富梦。   刘洪伟因家境贫寒,中途辍学,初中没有毕业,就跟着父亲学种田。从父亲的身上,他学到了许多种田的知识,也从父亲那布满皱纹的额头上读懂了人生,知道如何去做人,去干事。那时农民种田都是凭着经验,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科学,更不会用科学办法去种田,因此种出的稻子产量低、质量差,卖不上好价钱,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也只能是勉强养家糊口。刘洪伟心想:“就这么个种法,啥时候能改变家中贫困的现状,何年何月才能脱贫致富呢?”他决心走科学种田、科学致富的道路。于是,一有空,他就钻进书堆里,刻苦学习,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从水稻的田间管理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不仅成了村里科学种田的能手,也使自己种的稻子产量高、质量好,每年都能卖上好价钱,年纯收入都在两万元左右,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地红火起来,不但买了一台农用拖拉机,还有一定的积蓄。   辛勤的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时的刘洪伟信心更足了,品尝着成功的喜悦,带着无限的希望,又向更高更新的目标迈进了。为了探索新的致富门路,刘洪伟整天坚持看电视、看报纸,四处打听致富信息,寻找新的致富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刘洪伟在一张报纸上无意中得到了一则消息,“内蒙古大米销售较好,且市场潜力大。”便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开个大米加工厂,一来可以挣钱,二来还能帮助村民解决卖粮难的问题,一举两得,是个好主意。”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开大米加工厂至少需要七、八万元,刘洪伟掏出了家中所有的家底也不到4万元,为了筹措余下的款项,刘洪伟,起早贪黑,跑东家借西家,少到百捌拾元,多到成千上万,该借的都借了,该想的招也想尽了,好不容易筹聚了8万多元钱。他盖起了150多平的大米加工厂房,安装了变压器,拉起了600多米的高压线,购买了一台大型磨米机,就这样,1997年,刘洪伟的大米加工厂正式营业了,年加工大米100多万斤,年创收近3万元。开大米加工厂头两年效益还不错,但后来随着加工大米的人越来越多,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加工厂的效益也不再象从前那样好了,为了使自己的大米加工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受住考验,立于不败之地,他开出了三大药方:一是争取好的货源,二是严把大米输出关,三是抢占有利市场。药方开出,对症下药,立刻见了成效,很快扭转了大米加工厂效益下滑的势头,使自己加工的大米远销包头、突泉和乌兰浩特等地,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可信度,保持了米厂原有的良好发展势头。   在乌兰村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人均耕地多,大多是水田,因此种稻子的人特别多,每到收割季节,农民都愿意用收割机来收割,而乌兰村收割机又特别少,仅为4台,根本满足不了需要,收割机自然就成了“抢手货”。刘洪伟认为这是个挣钱的好门路,便投资24万元购进了一台从日本进口的收割机,进行水稻收割。为了赢得更大的市场,争取更多的用户,他一改别人“先给钱后干活,有钱才给干活”的做法,坚持加班加点地帮助村民收割,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给,不仅为村民实现增收赢得了时间,也使自己年创收达到8-9万元。   到XX年底,刘洪伟已是家财万贯,家庭固定资产达60万元,家庭年收入超10万元的富裕大户,家人和不少好友都劝他“洪伟,也该歇歇了,别老折腾了,万一有个损失,辛辛苦苦多年就白忙乎了,知足吧!”“是该知足了,可他们那知道我刘洪伟在想什么呢?没有钱的日子我过过,知道是什么滋味,但要干一番大事业,这点钱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刘洪伟心里最清楚,要想帮助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还得拚命地挣钱。”于是,刘洪伟又把致富的目光锁在了发展养殖业上。XX年,刘洪伟又投资9万多元,盖起了5间130多平方米的牛舍,从山东引进了26头西门达尔、夏洛来品牌肉食牛。养牛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为了尽快地掌握好这门养殖技术,他花了近1000元钱,购买了《养殖饲料的配制》、《牲畜的养殖及病疫的防治》等书籍和有关光碟,晚上坚持学习,白天忙里偷闲到吉林省畜牧业学校去请教,他谦虚好学的这股劲深深地打动了学校领导,对于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