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服务信息化工程资料.pdf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前言3 研发背景和社会需求3 第一章 工程概述、整体架构5 一、工程概述5 二、整体构架6 第二章 服务对象、服务内容7 一、服务对象7 (一)平台服务人群7 (二)平台服务单位7 二、服务内容(15大类 200多项)8 第三章 服务模式(6+X)10 一、呼叫上门服务10 二、落地窗口服务11 三、网络虚拟服务13 四、智慧社区服务14 五、智慧养老服务24 六、智慧生活服务31 第四章 综合管理服务34 一、县(区)民生服务信息管理平台34 二、民政综合业务管理平台34 1 三、街道(乡镇)综合管理服务平台35 第五章 创新特色36 一、 超大平台 “五个一”功能36 二、 服务手段立体式交互36 三、 智能功能普及化应用36 四、 实施方案灵活性订制36 第六章 支撑保障38 一、 强大的精英团队38 二、 雄厚的经济实力38 三、 丰富的运作经验38 四、 严格的管理制度39 五、 可靠的保密技术39 2 民生服务信息化工程 前言 研发背景和社会需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 好满足人民需求”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 国务院《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政 府,“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有效动员 社会力量,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供更加方便、 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同时强调,“在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 更多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都可以通过 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交给社会力量承担。”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既要坚 持广受居民欢迎的传统服务方式,又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实践也充分证明,加强民生服务的信息化管理,运用高新技术创 新和改进服务方式,是提高民生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 近几年来,各地为推进民生工程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一些亟 待解决的问题: 高新技术运用不够 很多地方没有按照标准规范构建整体运行的综 3 合信息平台,有的地方部门分割、重复建设,往往重形式轻服务、重 硬件轻软件,未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甚至出现“空 壳化”现象。 服务资源缺乏整合 政府部门、基层单位和社会民生服务力量孤立、 分散,无法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和完善的服务系统进行调度和配置, 难以及时响应居民所需、所困、所求。 服务内容存在局限 政府 “配餐”的公共服务与百姓“点餐”相距 较大,社会提供的便民服务更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不同群体多层次、精 细化服务需求。 服务方式比较单一 以传统服务方式为主,缺少适应现代生活、不 同服务对象的立体化、个性化服务手段和方法,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社会大众的满意度还不高。 本公司多年从事民生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发,积累了建设大型 化民生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打造综合性民生服务载体的丰富经验。根 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针对当前民生服务的弊端和薄弱环节,把 广大群众最热切的需求和期盼作为研发重点,协助各级政府和基层单 位构建与民生工程相配套的“民生服务信息化工程”(下称“工程”), 发挥更为强大的服务功能,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全面、更实惠、更贴近 的服务。 4 第一章 工程概述、整体架构 一、工程概述 工程充分运用先进的物联网、互联网、GPS/GIS、云计算、电子 监控等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全面整合党政部门、社会基层与民生服务 相关

文档评论(0)

kell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