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索-汤湘希等著.pdf

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索-汤湘希等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索 汤湘希  等  著 武 汉 大 学 出 版 社 前    言 前    言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金融危机如挥之不去的梦魇, 尤其 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局部或地区性的金融危机频繁发生。 1992—1993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其影响力和 破坏力均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危机, 致使世界经济的 “领头羊” 也 未能幸免。 在我国, 受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仅2008年上半年就有 ① 67万家企业倒闭。 而因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重 新抬头, 进一步引致了我国出口放缓、 内需乏力、 投资不足、 就业 形势严峻、 财政收入增速下降、 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为此, 我国 实施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以应对国际金融危 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年多的政策实践显示, 我国已率先走出国际 金融危机的阴霾。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战胜国际金融 危机的法宝主要是 “投资”, 而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的生 存状况并未根本改观, 创新能力不足、 核心竞争力缺乏, 仍然是困 扰我国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长不大、 活不长” 仍然是我国 企业生存的常态。 那么, 究竟是哪些因素决定着企业的寿命? 又是 哪些病毒侵蚀着企业的肌体? 多年来, 政界、 商界和学界的有识之 士一直都试图回答这一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2008—2009年, 笔者有幸获得教育部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 基地重大项目———企业知识资产价值贡献测度研究 (批准号: 08JJD820177)、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和谐社会中会计价值 ① http:/ / wwwchinaguarantynet, 2008⁃09⁃10. 1 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索 观的构建与会计师事务所定位研究 (批准号: 08JA630088) 以及 教育部 “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研究” 应急项目———国际金融危机背景 下公允价值信息控制机制研究 (批准号: 2009JYJR041) 等项目的 资助。 以这些项目为基础, 笔者及所指导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对上述 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与探索, 并计划出版 《无形资产会计问题 探索》、 《企业知识资产价值贡献测度研究》、 《公允价值会计研 究》、 《会计价值观问题研究》 等著作对所做的研究成果予以总结。 本书针对笔者提出的无形资产会计值得思考的十大问题, 选取 了其中的七个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初稿的执笔者分别为, 郑玮玮: 无形资产的边界限定研究; 刘力一: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 无形资产; 曾妮: 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研究; 杨帆: 智力资本对企 业的价值贡献测度研究; 唐文强: 确认合并商誉的经济后果研究; 宋倩男: 无形资产减值问题研究; 崔伶俐: 无形资产与企业核心竞 争力关系研究。 全书由笔者总纂定稿并撰写导讨部分。 本研究成果的面世, 还得益于在参与汪海粟教授主持的无形资 产减值测度等课题研究中受到的启发, 特此致谢! 还要感谢刘昌 胜、 田延平、 祝涛、 杨俊、 赵彦锋、 谭艳艳、 孔令辉、 蔡丽琴、 周 江燕、 李经路、 张志远等博士生以及陈祺、 徐澜、 孙秀丽、 郑慧 荣、 吴文黎、 岳霞、 凌丹、 李一帆、 唐灵芝、 余冲、 黄兴等硕士生 在资料收集、 课题讨论、 文字校订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感谢中瑞岳 华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湖北分所、 湖北省财政厅会计 处以及多家上市公司等单位为课题调研提供的便利; 感谢武汉大学 出版社及范绪泉先生对本书的出版给予的支持! 在研究过程中, 本 研究团队借鉴了大量已有的研究成果, 虽尽量以参考文献的形式列 示在书尾, 但仍可能存在疏漏, 敬请海涵! 书中错漏及不当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