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伦理学第二讲五项种伦理理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政伦理学第二讲五项种伦理理论

第二讲、五种伦理 五种伦理理论 一、德性论伦理学 二、功利主义伦理学 三、义务论伦理学 四、正义论伦理学 五、关怀伦理学 一、德性论(virtue ethics) 以个人内在德性完成或完善为基本价值(善与恶、正当与不当)尺度或评价标准的道德观念体系。 广义的德性论是在传统社会占据支配地位的、最有影响力的伦理学理论。 中国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的主导伦理体系是人类文明史上两个最为成熟的美德伦理谱系。 德性论的代表人物 1、中国 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等 2、西方 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士多德 中世纪: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近现代:斯宾诺莎、休谟、麦金太尔。 (一)、中国伦理传统 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基本上都属于德性论伦理学的范围; 三个大阶段: (1)春秋战国时期 (2)秦汉至清代时期 (3)清末到“五四”前时期 中国文化特质 如果用一个字描述中国文化? 和 如果用两个字描述中国文化? 中和 如果用三个字描述中国文化? 致中和 (1)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孔子(约公元前551一前479) 儒家伦理 (1)孔子(约公元前551一前479)“仁”和“礼”为核心的人道理论,也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境界。 “仁” 有二重含义:一是爱人,“仁者爱人”;二是忠恕,“仁,忠恕而已矣”。 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和做人的根本原则,礼是人行为的根本原则,仁是内心的德性,礼是外在的规范。 (2)孟子 性善论:四种善端 人生来就具有善心: “恻隐之心” —— 仁 “羞恶之心” —— 义 “恭敬之心” —— 礼 “是非之心” —— 智 扩充“善端”,发展为四种道德。 道家伦理 老子和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为代表。 1)老子的人生哲学主张:清静寡欲、与世无争。无为而无不为。 2)庄子认为,儒家的伦理道德是十分虚伪的,仁义道德都是窃国大盗的工具,应抛弃仁义。在道德修养上,庄子认为人之所以不自由,都是为物所累,而要实现自由,必须超脱一切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消融一切矛盾和差别,通过“心斋”、“坐忘”以求精神上的超脱。 老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 老子的观念 1. 常、道、反; 思想之根基 2. 无为,无不为:思想之中心 3. 守柔,不争,小国寡民;思想之应用 道家伦理 庄子思想具有九个方面的现代价值: 自由精神, 平等意识, 张扬个性, 和谐精神, 不为物役, 生态智慧, 返朴归真, 宽容精神, 批判精神。 3、墨家伦理 以墨子(约公元前468一前376)为代表,提倡“兼爱”的伦理原则。 在道德评价上,墨子提出“志功”统一的主张。 在义利关系上,墨家主张把义利统一起来,墨家认为义就是利,“重利”就是“贵义”。 法家伦理 主要代表是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 法家伦理思想强调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为法起根本性的作用,甚至认为可以代替道德。 (二)秦汉至清代时期的伦理思想 1、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全面确立和逐渐巩固的时期,形成了一个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主要代表有西汉的董仲舒和东汉的王充。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乱分裂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以儒家为主,儒、道、佛三者逐步融合的局面。核心哲学问题是名教自然之辩。    3、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两个统一的王朝,表面上是儒、道、佛三教并用,实际上最注重儒家,以韩愈为代表。 4、宋至明中叶: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稳定社会秩序,以“天理”为宇宙本体和道德本源,把正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到最高阶段。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学派,以朱熹和王守仁最为突出。 5、明末清初: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了以王夫之、颜元和清代中期的戴震等一批思想家为代表的具有一定启蒙意义的伦理思想。 (三)清末到“五四”前时期的 伦理思想 1、酝酿萌芽阶段  鸦片战争前后,在地主阶级内部,以龚自珍和魏源等人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进行了批判。 2、初步形成时期   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政治上提出君主立宪,在思想文化上,主张废科举,兴学堂,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伦理观念。在这一时期,出现一大批资产阶级改良人物,其中以康有为、谭嗣同、严复最为突出。 3、发展成熟时期   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形成,资产阶级革命派取代了改良派,使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并趋于成熟。革命派先后提出“道德革命”、“三纲革命”的口号,强调自由、平等和博爱乃是“根于心理”的真道德,论述了“自利利人”的“合理利己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资产阶级革命人物,其中以章太炎、孙中山最有代表性。 (四)中

文档评论(0)

151****14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