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部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doc

吉林西部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课堂活动 环境小论文 环境学概论 PAGE PAGE 1 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杨洋 刘洋 毛维维 邢宇丹 金海兰 张金森 安士玉 郑立凡 (白城师范学院地理系2009级地理科学一班第5组) 摘要: 吉林省西部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东段,属于生态脆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比较敏感。本文简要分析了吉林西部湿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湿地,保护对策,吉林西部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球上有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1.吉林省西部湿地现状 1.1自然概况 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地势由东南向西北沉降,大黑山斜贯吉林省中部,是吉林省自然地理区域分异的重要界线。大黑山将吉林省分为东部长白山和西部平原两大区域。 西部松嫩平原处于新华夏系第二巨大沉降带,以松嫩和第二松花江汇合处为沉降中心,因而地势低平,多条河流汇入于此。由于地势低平,河流下降其微,无下切能力,侧蚀能力强。因此,河流蜿蜒曲折,排水不畅,加上地表粘重的第四纪沉积物,透水性差,造成地表水既难排除,又难入渗,因而形成湿地。 1.2重要湿地 吉林省西部湿地主要有查干湖湿地区,向海湿地区,莫莫格湿地区,大布苏湖湿地区,龙沼沼泽等湿地区。 向海湿地区。向海湿地保护区位于白城地区通榆县西北面向海水库南面,科尔沁草原东部边陲,面积为10.67万公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观赏中国西部草原原始特色的沼泽、鸟兽、黄榆、苇荡、杏树林和捕鱼等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区,素有“东有长白、西有向海”的美誉。向海湿地对于区域水分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减轻区域沙化,盐碱化进程和扩展的一道天然屏障。 莫莫格湿地区。莫莫格是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白城市西北、镇赉县东部33公里处,该区湿地面积大,生态意义重要,除有濒危稀有鸟类栖息繁殖外,还有许多鸟类春秋迁徙季节停歇取食,是我国八大鸟类自然保护区之一。 2.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2.1湿地趋于萎缩,功能大大降低 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本区湿地资源和水资源,致使湿地面积逐年缩小,质量与功能持续下降,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针对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现状,通过分析研究其退化原因和机制,提出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略,为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做贡献,从而积极推动生态省建设进。 2.2重造轻育,防护林体系欠缺 西部地区防护林体系树种单一,杨树当家,生长周期短,林分质量低,生态经济效益较差,加上重造轻育,管护不够。成活率低,致使防护屏障还有较大缺口。森林覆盖率低,因此脆弱的生态系统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2.3资源生态失衡,自然灾害多 风沙干旱是西部的主要灾害,基本上是十年九旱,据松原市50年气象资料分析,春旱机率为98%,夏旱机率为69%,秋旱机率为75%,因旱灾每年粮食减产一半以上。洪涝也时有发生,虽然兴建了不少水利工程,但是多数已经老化,标准低,不配套,难以抵御大的洪涝灾害。 3.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 3.1加大湿地保护力度 生态良好地区特别是物种丰富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要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保证这些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不被破坏。在物种丰富、具有自然生态系统代表性、典型性、未受破坏的地区,应抓紧抢建一批新的自然保护区。更主要的是加强现有湿地的有效管理。使湿地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保护,生态系统得到促进和完善,物种多样性日益恢复,生物资源较快增长,蓄洪及补充地下水功能增强,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作用明显提高。 3.2植树造林,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森林、草原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区、草原,应划为禁垦区、禁伐区或禁牧区,严格管护;已经开发利用的,要退耕退牧,育林育草,使其休养生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挥好森林的生态效益;要切实保护好各类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特种用途林等生态公益林;对毁林、毁草开垦的耕地和造成的废弃地,要按照“谁批准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限期退耕还林还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