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开采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填空: 现行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程序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开工报告、竣工验收和交付生产等环节。 矿井设计一般程序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包括安全专篇)、施工图设计。 所谓“三害”是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 矿井轨道由铺设在巷道底板的道床、轨枕、钢轨、联接件组成。 窄轨铁路中心距有600mm、762mm、900mm。 常用的道岔有单开道岔、对称道岔、渡线道岔、简易道岔。 ZDK624-4-12,其中Z-窄轨,DK-单开,6-轨距为600mm,24-轨行为24Kg∕m,4-辙叉角度数为4,12-曲线半径为12m。 曲线线路外轨抬高、轨距加宽。运行速度越大,曲线半径越小,抬高值越大。外轨抬高值,一般900mm,轨距在10~35mm之间;600mm轨距在5~25mm之间。轨距加宽机车运输时,加宽10~20mm,曲率半径大时取下限;串车运输时一般取5~10mm。 流水坡度3~7‰。 井底车场类型:环形式(分立式、斜式、卧式),折返式(梭式、尽头式)。 井巷式煤仓的形式:垂直式、倾斜式、混合式。 名词解释: 方案比较法:在进行工程设计时,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在技术上可行的若干个方案,然后进行具体的技术和经济比较,从中选出相对最优的一种方案的设计方法。 收益率:实质是寻找一个利息率,使净现值为零,即收支平衡,这个利息便称为收益率。 开拓煤量:是指惊天范围内已掘进的开拓巷道所圈定尚未采出的可采储量。 准备煤量:是指采区上山及车场(为对煤层群联合准备采区,包括区段集中平巷及其必要的联络巷)等准备巷道所圈定的可采储量。 回采煤量:是准备煤量范围内,已有采煤巷道及工作面(开切眼)所圈定的可采储量,也就是采煤工作面和已准备接替的各工作面尚保有的可采储量。 掘进率:是生产矿井在一定时期内每产1万吨煤所需掘进的生产巷道总进尺数和开拓总进尺数。 轨距是指单轨线路上两条钢轨轨头、内缘之间的距离。 外轨抬高和轨距加宽的递增(递减)距离:为了适应外轨抬高与轨距宽度,在曲线与直线线路联接时,从直线段某一点开始,同时逐步进行抬高和加宽到曲线起点外,使抬高和加宽值正好达到规定的数值,这段直线距离称外轨抬高和轨距加宽的递增(递减)距离。 线路坡度:线路两点之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比值的千分值。 等阻坡度:线路坡度应使重列车下行和空列车上行的阻力相等的方式设计。 简答题: 划分井田时考虑的主要的因素有:⑴实事求是,矿区地质条件是划分井田的基础条件⑵选择合适的矿区开发强度⑶统一规划,正确处理深浅部各矿井的相邻关系⑷选择合适的井口位置与工业场地⑸为矿井的改扩建留有后备区⑹统筹全局,全面规划,谋求综合经济效益最优化。 矿区建设顺序的基本原则:⑴先浅后深⑵先小后大⑶先易后难⑷先平洞,再斜井,后立井⑸先改扩建,再新建⑹先急需后一般⑺同时建设的矿井不能太多。 矿井设计依据:⑴项目建议书⑵精查地质报告⑶矿井可行性研究,①总说明②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③井田开拓与开采④矿井主要设备⑤地面设施⑥建井工期⑦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⑧附图⑷国家总的建设方针、政策及有关规程和规范⑸经批准的上一阶段设计确定的原则。 矿井开采顺序的要求:⑴符合煤层之间的采动影响的制约关系,最大限度地采出煤炭资源⑵保持开采水平,采区、采煤工作面正常接续,使矿井持续稳产高产⑶充分发挥设备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巷道维护长度,实现合理集中生产⑷节省井巷工程,减少资金占用,提高矿井经济效益⑸便于灾害预防,利于巷道维护,保证生产安全可靠。 开拓方案及技术比较:⑴井筒布置⑵阶段划分和开采水平设置⑶阶段和开采水平参数⑷大巷布置⑸上山布置⑹开拓延深方式⑺井底车场布置 井底车场调车方式:⑴固定式矿车的列车调车方式①顶推调车②专用设备调车③顶推拉吊车④甩车调车⑵底纵(侧)卸式矿车的调车方式,多为折返式调车方式:有机车摘钩顶列车过卸载站,机车牵引列车过卸载站,用牵引绳牵引列车过卸载站三种。 采区准备方式: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分:采区式、盘区式、带区式;按开采方式分为上(下)山采(盘)区与下山采(盘)区准备;按上、下山的布置位置分单翼采区、双翼采区和跨多上、下山采区;按煤层群开采时的联系方式,分为单层准备和联合准备。 采煤工作面长度设计: (一)影响工作面长度的因素 1.地质因素(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厚度、倾角、围岩性质、地质构造等; 2.技术因素(机械设备及技术管理水平):采煤机、输送机、顶板控制、工作面通风等; 3.经济因素:从经济角度考虑,工作面存在一个产量和效率最高、效益最好的长度。根据工作面的产量和长度应用数学分析法,给出经济上的最佳长度。 4.巷道布置:当有下列情况时,工作面长度不宜过长:采用单体支柱,采高大于2.5m;煤层倾角大于25度时;工作面顶板破碎难以维护时。 (二)采煤工作面长度 综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