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
76分.完成于2013-2-8,17:23
JH0519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人们遭遇不良情绪时,正确的处理方式为( )
(A)
抽烟喝酒
(B)
找朋友倾诉
(C)
压抑克制负面情绪
(D)
暴饮暴食
[分值:1.0]
2.
事实表明,( )是认识与意志之间的中介因素
(A)
认识
(B)
意志
(C)
情感
(D)
理性
[分值:1.0]
3.
完美主义者的心理特征不包括()
(A)
追求完美
(B)
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
(C)
控制欲极强
(D)
感到别人的存在对自己构成了威胁
[分值:1.0]
4.
具有( )性格特点的人易在挫折打击下产生冷漠反应。
(A)
内向
(B)
固执
(C)
外向
(D)
心胸狭隘、思维方式片面
[分值:1.0]
5.
“疑人偷斧”的故事讽刺了那些有( )的人。
(A)
攀比心理
(B)
报复心理
(C)
猜疑心理
(D)
自卑心理
[分值:1.0]
6.
常见的心理亚健康不包括()
(A)
虚荣心
(B)
攀比心理
(C)
猜疑心理
(D)
乐观主义
[分值:1.0]
7.
心理现象分为()
(A)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
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
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
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分值:1.0]
8.
沃伦认为,人格包括个人品行的各个方面,如()
(A)
智慧
(B)
气质
(C)
技能
(D)
德行
[分值:1.0]
9.
积极的自我防御机制的控制技术是()
(A)
自居作用
(B)
升华
(C)
固着
(D)
反向生成
[分值:1.0]
10.
“顺其自然”也是森田疗法的疗法原则之一,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原则是(? )。
(A)
随遇而安
(B)
清静无为
(C)
随心所欲
(D)
为所当为
[分值:1.0]
11.
按照咨询心理学的观点,大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 )
(A)
家庭内部
(B)
社会环境
(C)
自身的内部冲突
(D)
人际关系的处理
[分值:1.0]
12.
心理问题成因中不包括( )
(A)
生活环境
(B)
经济环境
(C)
饮食
(D)
竞争程度
[分值:1.0]
13.
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 )
(A)
完美主义者
(B)
自负的人
(C)
自卑者
(D)
偏执者
[分值:1.0]
14.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形象地说明了( )
(A)
人格的他控性
(B)
人格的稳定性
(C)
人格的可变性
(D)
人格的自控性
[分值:1.0]
15.
培养个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
[分值:1.0]
16.
有的学生希望通过交往与别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得到别人接纳,其想要满足的人际需要是()
(A)
情感的人际需要
(B)
包容的人际需要
(C)
控制的人际需要
(D)
利用的人际需要
[分值:1.0]
17.
动机和兴趣产生的基础是()。
(A)
感知
(B)
实践
(C)
需要
(D)
教育
[分值:1.0]
18.
()指个人的交往动机,合群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失落的内心体验
(A)
焦虑
(B)
厌倦
(C)
消沉
(D)
孤独
[分值:1.0]
19.
()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A)
激情
(B)
应激
(C)
心境
(D)
意识
[分值:1.0]
20.
以下关于人格的定义,哪些是正确的()
(A)
人格也称个性
(B)
人格既包括内在的特性,也包括外在的特性
(C)
人格指人的心理的整体
(D)
人格是人的心理的整体的整合归化
[分值:1.0]
21.
在社会交往中,有些人予以攻击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伤害或不愉快的人发泄不满,这种情绪就是( )
(A)
自卑心理
(B)
报复心理
(C)
猜疑心理
(D)
浮躁心理
[分值:1.0]
22.
《道德经》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只说,孟子有“养心莫善于寡欲”,这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 )的心理健康观。
(A)
寡欲清心
(B)
乐观自足
(C)
情绪平稳
(D)
养性培德
[分值:1.0]
23.
在知觉过程中,人不仅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且以过去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