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台湾建与乙未割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四章 臺灣建省與乙未割讓 第一節 建省前後的建設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1.說明臺灣建省前的自強運動 1-1 掌握臺灣自強運動的建設內容 1-2 了解清廷對臺灣開山撫番的情形 1-3 明白清末的內憂外患使臺灣的建設趨緩 2.解釋臺灣建省的過程與內容 2-1 了解中法戰爭是刺激臺灣建省的原因 2-2 認識臺灣建省初期的行政職權 2-3 了解臺灣建省後行政、軍事的調整情形 3.說明劉銘傳的臺灣建設 3-1 掌握劉銘傳建省的動機 3-2 了解劉銘傳增加稅收的方法 3-3 明白劉銘傳對臺灣在交通、軍事上的建設內容 3-4 了解劉銘傳在臺灣培植人才的情形 3-5 明白劉銘傳離職的原因 4.論述臺灣早期現代化的內容 4-1 明白臺北府城在新政推動下,漸有現代化規模 4-1 掌握臺灣推行新政的內部動力與支援 ? 臺灣歷史年表(1860-1894年) 1860年 《北京專約》簽訂,規定臺灣開放安平、淡水為通商口岸,英國在臺灣設立領事館,怡和洋行進駐臺灣 1861年 新設全臺釐金局,歸臺灣道管轄,臺灣道實施樟腦專賣制度 1862年 戴潮春之亂(1863年被平定),淡水正式設關徵稅 1865年 長老會馬雅各在臺南傳教,謠傳馬雅各取死人心肝製藥,暴民圍攻醫院 1867年 美船羅發號事件 1871年 琉球人飄至八瑤灣,上岸船員被牡丹社原住民殺害 1872年 加拿大長老會馬偕到淡水傳教 1874年 爆發牡丹社事件,清廷命沈葆楨為欽差大臣,辦理臺灣海防及開山撫番事務,中日就牡丹社事件簽約,中國承認日本的軍事行動為保民義舉 1875年 沈葆楨奏追諡鄭成功,建專祠,解入番地之禁(已禁190年),丁日昌繼任福建巡撫 1876年 基隆煤礦開始以機器採煤 1877年 丁日昌奏購置鐵甲船,辦鐵路,架設臺南至旗後的電線 1879年 馬偕醫館創立 1884年 劉銘傳任福建巡撫,中法戰爭波及臺灣基隆 1885年 中法停戰,臺灣建省,劉銘傳成為首位福建臺灣巡撫,置軍械機器局於臺北 1886年 劉銘傳在臺灣設電報總局、展開清賦工作 1887年 臺灣正式建省,劉銘傳在臺灣展開新政建設,邵友濂為臺灣布政使 1888年 設郵政總局,爆發施九緞事件 1889年 臺灣府城興工,全臺清丈田地工作完成 1890年 劉銘傳因委託英商辦理基隆煤礦事務,遭革職留任處分 ? 1891年 臺北至基隆段的鐵路完工,臺北城設番學堂,劉銘傳請辭 ? 1891年 邵友濂繼任臺灣巡撫,唐景崧出任臺灣布政使 1892年 丈單作業發放完成,撤銷清賦局 1893年 臺北到新竹的鐵路通車 1894年 邵友濂移省會到臺北,唐景崧接任臺灣巡撫,甲午戰爭爆發 1895年 《馬關條約》簽訂,臺灣割讓給日本 壹、建省前的自強運動教學引導 自強運動為臺灣建省奠定重要基礎,建議老師可先解釋何種外交情勢促使清廷決定在臺灣實施自強運動,然後再說明臺灣開港貿易後的社會環境,以方便解說沈葆楨、丁日昌治臺措施中對臺灣的利用與開發情形。另外,臺灣自強運動中有一實施要點為開山撫番的工作,建議老師可從教育與交通方面具體闡明清廷教化原住民的情形,最後則以清廷的內憂外患來解析清廷在治臺工作漸有成效時卻又建設趨於緩慢的原因。 ? 沈葆楨興建延平郡王祠,並親題一對楹聯:「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沈葆楨的治臺政策 沈葆楨興建延平郡王祠,並親題一對楹聯:「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1.來臺時機:1874年日軍侵臺。(總計駐臺時間1874-1875年) 2.重要建樹: (1)開山通道(蘇花公路前身、新中橫公路前身、南迴公路 前身、八通關古道),撫綏生番,設學堂。 (2)廢內地人民渡臺禁令,在廈門、上海、香港設招墾局, 吸引內地人民來臺開墾。 (3)增設郡縣(二府八縣四廳)。 (4)推行自強新政,以機器開採基隆煤礦,備置輪船航行閩、 臺間,於安平建新式砲臺。 (5)勵正風俗民心,為鄭成功追諡建祠。 ? 基隆廳設置的因素1.港灣條件優越。2.附近山區蘊含優質煤礦。3.位東亞航線的中繼位置。 基隆廳設置的因素 1.港灣條件優越。 2.附近山區蘊含優質煤礦。 3.位東亞航線的中繼位置。 1.駐臺時間:福建巡撫,1876年年底至1877年(僅五個月)。 2.重要主張:建議設立輪船水師,將沿海分北洋(天津)、中洋 (吳淞口)、南洋三個軍區,其中南洋軍區以臺灣為基地。 3.重要措施: (1)巡視臺灣、澎湖。 (2)整飭吏治,撫綏生番。 (3)鼓勵內地人民來臺從事開墾,在北部試行推廣經濟作物茶葉,在南部山地試行推 廣經濟作物咖啡。 (4)鼓勵煤鐵探採,籌劃開採石油。 (5)完成臺灣府城到安平與旗後間的電線(臺灣最早的電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