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文档整理分享
PAGE
参考资料
某单位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预案编号:
预案版本号: (2/A)
某单位
实施日期: 年 月
某单位令
(第1号)
《某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于2011年12月06日经广东省生产安全事故
总经理:
年 月 日
参考资料
1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管理方针,加强燃气安全管理,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增强综合处置站区生产安全事故能力,预防和控制次生灾害的发生,保障公司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维护公司声誉和社会形象,促进某单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60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6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69号);
(5)《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务院令583号);
(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令〔2009〕第17号);
(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9)《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粤府[2006]16号);
(10)《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粤府办(2008)36号);
(11)《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粤安监〔2010〕11号);
(12)《关于深入贯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粤安办[2011]22号);
(13)《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2号);
(14)《××市燃气条例》(××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15)《××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深府〔2005〕37号);
(16)《××市××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某单位在经营液化天然气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液化天然气火灾、泄漏、冻伤事故时初期的公司内一级和各站点内二级事故处置。也可作为政府部门应急救援时作参考。
1.4 应急预案体系
本预案与《××市××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相衔接。本公司的应急预案体系是由1个综合应急预案、3个专项应急预案(加气站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加气站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和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4个现场处置方案(液化天然气装卸系统现场处置方案、液化天然气增压系统现场处置方案、液化天然气加气机现场处置方案、液化天然气储罐区现场处置方案)组成。应急体系见图1-1。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加气站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加气站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装卸系统现场处置方案
增压系统现场处置方案
加气机现场处置方案
储罐区现场处置方案
图1-4 某单位应急预案体系图
1.5 应急工作原则
根据本公司实际,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平战结合”的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切实履行安全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液化天然气火灾、泄漏事故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高度重视液化天然气的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液化天然气事故的各项准备工作。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站站长的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3)快速反应、平战结合: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设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的攻坚队伍,提高全体员工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意识,将日常工作、训练、演习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做好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等各项准备工作,不断和完善应急的装备、设施和手段,提高应急处置技术水平。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各站的作用,依靠各站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