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县畲坑传统墟市经济与地方社会
肖文评
畲坑,以曾为畲族的聚居地而得名,是明清以来粤东地区著名的墟市,韩江上游梅江的重要商业码头。宋明以来为梅县、兴宁、五华、丰顺四县地区的货物集散地,也是闽、粤、赣连结潮汕地区的交通要道,是梅县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传统墟市经济对传统宗族、族群关系、生计、习俗、民间信仰、教育等产生过深远影响。笔者于2000年5月、8月,2001年5月对畲坑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田野调查,收集了大量的口碑与文献材料。本文根据调查资料整理而成,所叙内容以民国时期为主。
一、畲坑人文概况
地理概况
当代的畲江,古称蛇坑,俗称畲坑,因古代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而得名。地处粤东梅县西南部,梅江上游,距梅城40公里,东部与本县的径义乡和丰顺县的丰良镇毗邻;西南与兴宁县的下堡乡、水口镇、新墟镇相连;北部与本县的水车镇接境。
全镇总面积99.9平方公里,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丘陵山地与河谷盆地交错,境内除三板嶂、大面岭较高外,其余均为丘陵山区。较大的河流有五条,韩江上游梅江主要干流经兴宁布头坝和境内的凤凰山流入,把全镇分为东西两片。沿河两岸的土地为冲积土坝地,河东为墩坝,河西为畲坑坝,土质比较肥沃,是全镇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区。据1993年统计,全镇土地折合14.985万亩,其中山地面积111,382亩,占总面积的74.3%,耕地面积21,906亩(其中水旱田16,458亩),占总面积的14.6%,农村人均耕地0.69亩。畲江镇志编委会:
畲江镇志编委会:《梅县畲江镇志》,1993年。
2、 居民概况
大量的出土文物表明,早在4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在此居住劳动、繁衍生息了。元明以前,畲江是畲族主要的聚居地。历宋末元初和元末战乱浩劫后,畲族等不见记载。明清以来,由闽西、粤东不断有姓氏迁入畲坑定居,人口日增。至1993年,全镇有51姓,总户数7,672户,总人口34,376人,其中农业人口31,644人。畲江镇志编委会:
畲江镇志编委会:《梅县畲江镇志》,1993年。
历史沿革
南齐年间(479—502)置程乡县(即今梅县)后,畲坑属程乡县。唐宋时期,县以下行政区划称乡里,程乡县分为六乡,畲江未独立建制,属程乡县万安乡。元代,改乡、里为都图,畲江地属梅州万安都。明代县以下政区改设厢都制,厢都下为图、里,每图编户十里,畲江地属程乡县万安都二图。
清康熙年间,程乡县属行政区划分36堡,今畲江地设畲坑、榄潭、柴黄三堡,堡以下设甲、约。畲坑堡属辖官铺、陈(澄)洞、松林、中坑四约,辖境包括今红星、官铺、新化、太湖、中坑、彰三、彰坑、双龙、松林九个管理区;榄潭堡辖双螺畲、双螺坑、杉里、莲塘排、和尚坑、咸和六甲,辖境包括今双螺、杉里、咸和三个管理区;柴黄堡辖熊公、印山、冈(江)头、双下、黄昏(芬)五约, (清)王之正:《乾隆嘉应州志
(清)王之正:《乾隆嘉应州志·疆域》,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古籍部排印本,1991。
民国初年,畲坑三堡行政区划沿用清代的堡、甲、约制。民国二十年(1931年),梅县贯彻广东省实施的“地方自治”令,县以下行政区划由堡改为区乡。时全县划为14区,原畲坑三堡改设第九区,辖一镇(畲坑)22乡:宋坑、流鸡、汀乐、龙口、曾店、荷合、琛马、上中坑、下中坑、染蕉、岗和、杉里、黄芬、墩坝、成梅、印山、莲向、江头、双下、双坪、双螺。民国二十六年,缩编区乡,撤销第九区,设畲坑、柴榄乡,仍属梅县第二区,畲坑乡下辖15保、198甲;柴榄乡下辖15保、108甲。民国三十七年,县以下行政区划又进行缩编,畲坑、柴榄合并设立畲坑乡,直属县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畲江区。1953年合并于梅南区,不久复名畲江区。1956年实行撤区并乡后分设畲东乡和畲西乡。1958年取销乡的建制,成立畲江人民公社。1965年析出径义、赤岭、叶田、双坪四个大队及兴宁县属的叶华(叶畲)大队,不久置径义公社。1983年恢复畲江区,1987年改称畲镇,下辖红星、官铺、新化、太湖、中坑、彰三、彰坑、双龙、松林、双螺、杉里、咸和、成山、上墩、莲江、双溪、松棚、公和18个管理区、263个村民委员会和一个墟镇居民委员会。畲江镇志编委会:
畲江镇志编委会:《梅县畲江镇志》,1993年。
经济概况
畲江是以生产粮食为主的综合性农业区。以前由于水利设施差,农业技术落后,生产处于落后状态。解放前夕,全镇约有17,000亩水田,年总产稻谷约2,450吨,平均亩产(单造计)约125公斤。农村中大多数贫苦农民“捡起禾篮无米煮”,过着“粟薯糠菜半年粮”的生活,靠帮人挑担、做工度日。
建国前,畲江地方工业仅有一些小型电厂、铁木器修理、食品、糕点、酿酒、制革、缝衣、染布等手工作坊,规模不大,影响较小。
二、宗族的迁居与发展
1、宗姓迁居、发展概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CS800 07传动(500到2800kW)硬件手册(中文).pdf VIP
- axxon轴芯新版机台点胶机编程及操作说明.pptx VIP
- ACS880 替换 ACS800 技术指导.pdf VIP
- 公路交通情况统计调查制度 2021 .pdf VIP
- acs800调试程序.docx VIP
- ACS800ACS800 600调试指导与故障分析.ppt VIP
- ACS800变频器说明书ACS800变频器说明书.doc VIP
- JZ-25-01A 美的大多联技术手册(25.6).pdf VIP
- 货拉拉租车合同范本.docx VIP
- en-ACS800-304-704整流单元硬件手册-res.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