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059.基于GIS的莱芜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研究.pdf

059.基于GIS的莱芜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GIS的莱芜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研究 张玏 摘要:为了了解莱芜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特征,本文利用莱芜市近10年统计年鉴中的人口数据,运用 ArcGIS10.2软件分别从人口密度、人口集中指数和人口集聚度3个方面对莱芜市人口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 分析,得出了莱芜市人口密度分布情况不一致、空间分布是相对分散、经济和自然环境影响人口集聚等相 应结论,从而为莱芜市城市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莱芜市,空间分布,人口密度,人口集中指数,人口集聚度 1 引言 近年来,莱芜市城市和人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其人口空间分布情况和空间分布规律 还不够清晰。本文利用莱芜市六普数据和2003-2016年统计年鉴中的人口数据,分析莱芜市 人口空间分布情况,以揭示莱芜市人口空间分布基本规律,为莱芜市改善人口结构、制定人 口发展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2.1研究区概况 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北临章丘、南临新泰市、东临博山区和沂源县,西 临泰安市岱岳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9′04″-117°58′05″,北纬36°1′54″-36° 33′10″。莱芜市包括莱城区、钢城区、雪野旅游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5个区,其 中各行政区管辖范围如表1所示。到2016年末,莱芜市常住人口为137.58万人,其中城镇 人口为84.09万人。 表 1 莱芜市各行政区管辖区域 行政区划分 街道办事处 镇 总数 凤城街道办事处 口镇、方下镇、羊里镇、和庄镇、牛泉镇、 莱城区 10 高庄街道办事处 寨里镇、苗山镇、杨庄镇 艾山街道办事处 钢城区 里辛街道办事处 颜庄镇、辛庄镇 5 汶源街道办事处 雪野旅游区 -- 茶业口镇、大王庄镇、雪野镇 3 经济技术开发区 张家洼街道办事处 -- 1 高新区 鹏泉街道办事处 -- 1 2.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数据资料主要包含第 6 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莱芜市2003-2016年统计年鉴 中的常住人口和人口密度数据以及政府相关统计资料等。研究以莱芜市2015年行政区 划图为依据,将莱芜市域范围内5个区作为研究对象。鉴于莱芜没有县这一行政单位的 特殊性,研究内容细化到20个街道 (镇)。通过莱芜市各年份统计年鉴计算出相应数 据,将该数据导入ArcGIS10.2对莱芜的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处理,试图找出莱芜 市人口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 莱芜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分析 为了更加全面清晰的了解莱芜市的人口空间变化规律,本文从人口疏密程度、集中程度、 聚合程度多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3.1人口密度 为了分析莱芜市各区域的人口疏密程度,本文引用了人口密度这一概念,计算公式为: 人口密度 (D) 总人口 (P)/土地面积 (S) (1) 由式 (1)计算出莱芜市2003-2015年人口密度如下表 1所示 (鉴于2005-2006年数据 缺失暂不予以考虑)。由此可分析得出,莱芜市人口密度不是一直呈上升趋势,存在一定的 波动性。由表2可知,2003年的人口密度为551人/km ,到2011年人口密度为 565人/km ,2 2 上升幅度为2.54%,这一阶段莱芜市的人口密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2012-2013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