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高原采矿迹地生态恢复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昆明理工大学.DOC

亚热带高原采矿迹地生态恢复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昆明理工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亚热带高原采矿迹地生态恢复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昆明理工大学.DOC

项目名称:亚热带高原采矿迹地生态恢复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 候选单位:昆明市海口林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西南林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候选人:周庆宏、杨宇友、段晓梅、姚爱军、李琨、苟敏、何银忠、张子新、吴海玉、樊国盛、罗丽萍、李建、宋元祥、王涛 项目简介: 项目承担单位昆明市海口林场管辖范围有大量的亚热带高原采矿迹地--滇池湖滨山地磷矿采矿迹地,与云南磷化集团的四个磷矿毗邻,共同处于“磷都”的中心。自2006年以来采矿迹地的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恢复就一直是工作的中心,2008年承担了昆明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昆明市磷矿采矿迹地覆土植被恢复技术研究”(合同编号:昆科技字08S080004号),之后与中国地质大学开展“亚热带高原采矿迹地灾害监测与治理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与北京工业大学开展“亚热带高原采矿迹地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集成了这些项目的技术成果与海口磷矿在磷矿采空区上建立了1000余亩的生态恢复示范区。 国内外以往的生态恢复技术由于缺乏针对采矿迹地植被恢复的合理模式,难以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项目组以滇池湖滨山地磷矿采矿迹地为研究对象,对亚热带高原采矿迹地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集成创新,突破了亚热带高原采矿迹地生态恢复技术的瓶颈。主要技术创新包括: (1)基于亚热带高原采矿迹地地质与生态环境特点,首次进行了采矿立地的科学分类,实现了立地边坡稳定性和植被群落组合适宜性综合分类方法的突破; (2)针对强降雨和地下水作用下矿山迹地边坡稳定性及地质灾害控制难题,提出了复杂条件下亚热带高原采矿迹地边坡稳定性及灾害评价体系,为亚热带高原采矿迹地生态环境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3)通过亚热带高原采矿迹地不同植物群落组合模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对比研究,获得了4组矿山迹地植被恢复的最佳植物群落组合, 优选了50种适宜矿山迹地植被恢复的植物种类; (4)形成了亚热带高原采矿迹地独特的生态恢复模式,建立了1000余亩植被生态恢复示范基地;构建了亚热带高原采矿迹地生态恢复区灾变监控技术,并已成功推广应用于昆阳、海口、尖山和晋宁四个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 项目单位贡献:昆明理工大学 通过亚热带高原采矿迹地不同植物群落组合模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对比研究,获得了4组矿山迹地植被恢复的最佳植物群落组合, 优选了50种适宜矿山迹地植被恢复的植物种类; 形成了亚热带高原采矿迹地独特的生态恢复模式,建立了1000余亩植被生态恢复示范基地;构建了亚热带高原采矿迹地生态恢复区灾变监控技术,并已成功推广应用于昆阳、海口、尖山和晋宁四个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 项目人员贡献: 李琨: 主要负责前期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答辩、以及后期的各种采矿迹地植被恢复前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化的跟踪测定,分析了植被恢复后土壤的各项指标,最终得出了较为有效的覆土方式,磷矿采空区及排土场的土壤理化性质忧虑较大的改变,趋于良性发展,迹地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共参加建设了1000亩的森林生态示范园。 苟敏: 负责笨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参与本项目的土壤分析的研究。为采矿迹地立地类型的划分和覆土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协同项目组完成了项目的研究工作。参加建设了1000亩的森林生态示范园。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