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与日本的朝贡贸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朝与日本的朝贡贸易论文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明朝与日本的朝贡贸易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朝贡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自行出售的政策。朝贡贸易确立于洪武年间,永乐朝臻于鼎盛,宣德年间维持平稳,明中叶以后衰落。    1明初中日朝贡贸易    明初统治集团致力于建立以大明帝国为中心的“万国朝宗”的朝贡体系,主要靠朝贡贸易维系,朝贡贸易事实上成为明朝“怀柔远人”的一种工具,传统的官方海外贸易的政治外交功能被发挥到极致。  1. [摘要]朝贡贸易是一种由“朝贡”和“赏赐”所表示的、官方严格制约的交换活动,完全作用上的朝贡贸易只存在于实行海禁政策的明朝。明日朝贡贸易与海禁政策、倭寇理由互相交织,本文重点分析了明初洪武年、永乐年、宣德年和明中后期中日朝贡贸易的发展脉络。从洪武、建文年间朝贡贸易体制初建,到永乐年间朝贡贸易达到鼎盛,再到宣德年间回落,最后到明中后期时朝贡贸易开始萎缩、寥落,唐、宋、元三朝形成的海洋优势最终流失到了西方列强手中。 [关键词]明朝;日本;朝贡贸易 []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164-02 朝贡贸易是一种由“朝贡”和“赏赐”表示的交换活动,完全作用上的朝贡贸易只存在于明朝。即由政府遣使至海外诸国(主要使东南亚国家)颁赐明朝正朔,邀其入明朝贡,明政府对朝贡国正贡回赐,附载货物由官方给价收买或由贡使自行出售的政策。朝贡贸易确立于洪武年间,永乐朝臻于鼎盛,宣德年间维持平稳,明中叶以后衰落。 1明初中日朝贡贸易 明初统治集团致力于建立以大明帝国为中心的“万国朝宗”的朝贡体系,主要靠朝贡贸易维系,朝贡贸易事实上成为明朝“怀柔远人”的一种工具,传统的官方海外贸易的政治外交功能被发挥到极致。 1.1洪武年间 朱元璋称帝后不久,即在浙、福、广三省设市舶司,并于洪武二年(1369年),编订《皇明祖训》,将日本等十五个海外国家列为“不征之国”。 洪武元年(1368年)和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两次派使臣赍国书去日本,但均未见成效。 洪武三年(1370年)3月,朱元璋再遣莱州府同知赵秩出使日本,日本怀良王了解到来使并非蒙古人,且当时南朝形势日趋恶化,因此怀良王转变了态度,接待了赵秩。又于次年“遣其僧祖来奉表称臣,贡马及方物,且送还明、台州被掠人口七十余”。朱元璋大喜过望,厚赐祖来等人。从此开始了中日两国之间的外交往来。 中日关系表面上有所改善,双方开始互派使者,但倭寇理由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洪武二年(1369年)开始,倭寇不断对山东、浙江沿海进行骚扰,明王朝采取了武力剿倭和海禁两项措施。其中“禁海”政策最早颁布于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12月,“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但此时的海禁政策还未得到严格执行。 洪武初年频繁的朝贡贸易给明王朝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当时朝贡回赐品由中央负责,沿线地方要负责“贡使”的交通食宿及货物的转运,加上一些“贡使”还肆意勒索,使各地方政府、百姓不胜其扰。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下令限制贡期及贡品数量;随后又限制贡道,规定日本自宁波。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了解到怀良亲王并非日本国王,日本京都另有朝廷和天皇,便于洪武五年(1372年)派僧人充作国史赍国书赴日,到洪武七年(1374年),日本南北双方都与明发生了交聘关系。不过此后,明廷对一切非日本朝廷派来的贡使一概拒绝接受。其中如洪武七年(1374年),日本肥后菊池武政派来的僧人宣闻溪、日本大隅守护岛津氏久派来的僧人道幸等。更由于一些地方豪族和日本商人,常假冒日本国史赴明进贡贸易,因此明史中自洪武八年(1375年)以后,常有足利幕府和怀良多次遣使进贡,而以无国书被拒绝的记载。 洪武十四年(1381年),怀良亲王遣如瑶赴明贡方物,朱元璋以无国书却贡,并作书质问其王及将军,“肆侮邻邦,纵民为盗”的过失。但怀良亲王在给明太祖的回信中,对明政府军事征服的恐吓提出公然挑战和对抗,明太祖切断明日政治和贸易关系的方案逐步形成。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海外诸夷多诈”,应“绝其往来”,开始转变其外交政策,严格执行“海禁”政策,再申“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政府实施了勘合制度。“勘合”一式两份,一半为勘合,一半为底簿,是“朝贡贸易”的许可证。当时,明廷做成日字号勘合一百道、本字号勘合一百道、日字号勘合底簿两扇、本字号勘合底簿两扇。 洪武二十年(1387年),胡惟庸借助日本力量谋权篡国的事情败露,明太祖决意断绝明日间的政治和贸易关系。并制定《祖训》,将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同时加强了海防,例行海禁,废除了宁波、广州、泉州三市舶司。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式提出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太祖再次“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并将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