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技术和光纤通信1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技术与光纤通信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通信工程系 宗 容 课程计划 一、目的 通信事业发展快,人才缺乏; 新技术有许多待开发的领域 目前信息中的82%是通过光纤传输 二、特点 尽可能新、专、实用 重在器件、系统、网络、跟踪新技术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刘增基,周洋溢,胡辽林,周绮丽. 光纤通信[M] (第一版).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8 参考书: [1] 顾婉仪、李国瑞. 光纤通信系统.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11; [2] 杨祥林. 光纤通信系统.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1; [3] 胡先志、邹林森、刘有信. 光缆及工程应用.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11; [4] 纪越峰、顾婉仪、李国瑞. 光缆通信系统.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4; [5] 解金山、陈宝珍. 光纤数字通信系统(修订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0; [6] 韦乐平.光同步数字传输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7] 原荣.光纤通信网络.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8] 张劲松、陶智勇、韵湘. 光波分复用技术.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6; [9] 纪越峰等. 现代通信技术.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3; [10] 吴承志、徐敏毅. 光接入网工程.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5; [11]湖北武汉众友公司,云南大学信息学院. 光技术与光纤通信实验指导书.2005.9。 [12](美)Rajiv Remaswami,Kumar N.Sivarajan著,乐孜纯译. 光网络(上卷)——光纤通信技术与系统. 光网络(下卷)——组网技术分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 [13] (美)Uyless Black著,黄照祥、雷蕾、梁庄译,李玲审. 光网络——第三代传送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 [14]张宝富. 全光网络.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 四、实验 1、光纤实验箱,可完成25个各种实验 2、一个简易的小型音频光纤通信系统 五、学时及考试安排 每周3学时,讲授18周,共计54学时,扣除五一节放假3学时,考试2学时,实际讲授时间48学时。其中还需安排实验12学时。 期中考试时间: 第九周4月24日 期末考试时间:7月10日 六、学完后水平 了解基本原理和一些实际的东西 光技术与光纤通信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光纤与光缆 第三章 通信用光器件 第四章 光纤通信系统 第五章 光纤通信中的高新技术 第一章 概述 §1.1 光纤通信的发展与现状 §1.2 光纤通信的特点 §1.3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1.4 国家“十五” 863计划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战略与实施策略 §1.1 光纤通信的发展与现状 一、光通信的发展史 二、先进国家光纤通信的发展 三、我国光纤通信事业的发展 四、云南省光纤通信事业发展 五、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 一、光通信的发展史 光通信:利用光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光通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可视通信 激光大气通信 光纤通信 1、可视通信 古代的烽火台、烟火传递单个信息 18世纪末信号灯、船舰使用的灯塔、旗语等 近代战争中的信号弹,抗战时期的消息树等 1792年用中继器使机械代码信息传送100km,有效速率小于1b/s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电取代了光 电通信 19世纪30年代:电报、莫尔斯代码,传输速率3~10b/s,中继可达1000km 1866年,第一条越洋电报电缆系统投入运营 1876年,发明了电话,电信号通过连续变化电流的模拟形式传输 1940年,第一代同轴电缆系统投入使用,3MHz系统,可传300路音频信号或1路视频信号,但当频率超过100MHz时,电缆损耗迅速增加 1948年,4GHz的微波系统投入运营,利用1~10GHz的电磁载波及相关调制技术传递信号,可工作于100Mb/s 1975年最先进同轴系统投入运营,速率可达274 Mb/s,中继约1km 到70年代,电通信获得的最大BL不超过100 (Mb/s)·km 2、激光大气通信 60年代初,人们利用二氧化碳激光器进行激光大气通信实验 由于其传输介质是地球周围的大气层,而大气层又存在着对光的严重吸收,散射作用和天气变化影响等缺点,使得激光大气通信在通信距离、稳定性、可靠性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60年代中期一度振兴的激光大气通信研究处于停滞状态 3、光纤通信 光纤(Fibre)——光导纤维的简称 光纤通信——以光波

文档评论(0)

霞霞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