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洞穴壶穴形态的形成与发育-山地学报.PDF

喀斯特地区洞穴壶穴形态的形成与发育-山地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4 6 698 ~ 706 Vol. 34 ,No. 6 pp698 ~ 706 卷第 期 页 山 地 学 报 20 16 11 M O U N T AIN R ESEAR C H Nov. ,20 16 年 月 文章编号:1008 - 2786 - (20 16)6 - 698 - 09 DOI :10 . 16089 /j . cnki. 1008 - 2786 . 000 176 喀斯特地区洞穴壶穴形态的形成与发育 1 ,2 1 ,2 1 ,2 1 ,2 1 ,2 , , , , 周忠发 张绍云 曹明达 张强 谢雅婷 (1. , 55000 1 ;2 . , 55000 1)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 贵州贵阳 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贵阳 : 、 、 摘 要 喀斯特洞穴河床壶穴是记录洞穴微地貌演化 洞道走向 水流与地下河床边界条件相互作用的关键性证 。 , 108 据之一 通过对贵州绥阳双河洞穴系统 属娄山关组白云岩地下河段 处洞穴壶穴的形态及分布特征进行实地 : (plunge holes) (eddy holes)。 仔细观察和分析发现 该区地下河河床壶穴分为两种形式即跌水壶穴 和旋转流壶穴 、 , 、 。 它的规模 形态及分布特征规律性较地表河床壶穴强 主要受水动力 洞道走向控制 由于洞内气候环境长期稳 , 、 、 、 。 定 洞穴河床壶穴的形成与演化主要是水动力条件 洞道走向 岩性 洪冲积物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研究结果将丰 、 , , 富与完善壶穴不同地貌部位 不同岩性特征及成因 为洞穴河床壶穴形态的形成与发育提供科学论证 为洞穴微地 貌演化过程及洞穴水动力研究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 ; ; ; ; ; 关键词 洞穴壶穴 白云岩 形态 成因 阴河洞 双河洞系 喀斯特 中图分类号:P931. 1 文献标志码:A 岩上发育大量壶穴微地貌至今为止也少有记载, 中国近年来关于大冰盖理论相关的冰臼引起的 而 [18 - 26] ,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