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方治疗肺系病证的体会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王成祥
中医把疾病分为两大类:外感病、内伤病
外感病的治疗是做为中医师的基本技能
古代名医多成名于治疗外感病
肺系的外感病又是外感病中最常见者。
历代著名医家也多因研究治疗外感病而出名。
1学习经典的一点体会
1.1学习《伤寒论》经方,一是要弄清当时成书的背景,及与同时代相关著作互参
1.1.1张仲景自序“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寻余所集”,说明《伤寒论》一书并非仲景原创,至少并非全部所创。是他那个时代中医理论实践集成。《内经》成书应属同时代但较其稍前,其理论并有相通之处。
1.1.2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 HYPERLINK /view/2814.htm \t _blank 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 HYPERLINK /view/2286979.htm \t _blank 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 HYPERLINK /view/8046.htm \t _blank 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 HYPERLINK /view/2814.htm \t _blank 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
两人生活年代相差大约五十余年,因此对仲景的记载应该更为可信。说明《伤寒论》是与《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一脉相承的。有许多经方专家据此以为《伤寒论》与《内经》理论体系不同,仲景自序是王叔和托名撰写的。
南朝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书里面引述了《汤液经法》的一些经方,与仲景《伤寒论》的一些经方名称组成相同,且更齐全,说明张仲景的方子确实来源于《汤液经法》。
所以解释经方的药效就不能完全按照现代中药学、方剂学的功效,而应主要参照《神农本草经》的药物功效。
1.1.3《伤寒论》的成书时期,正处于我国第二个寒冷期。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一世纪到 HYPERLINK /s?wd=%E5%85%AC%E5%85%83600%E5%B9%B4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公元600年,即东 HYPERLINK /s?wd=%E6%B1%89%E5%8D%97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汉南北朝寒冷期,这个寒冷期以公元4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寒邪成为主要的致病因素,所以伤寒也就成为主要的疾病。
东汉时期,长沙太守张仲景的《伤寒论》原序记载:“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据史料记载:东汉末年短短三十年间,有明确记载的全国性大瘟疫共有十二次。
在建安二十二年中原地区的大瘟疫中, HYPERLINK /search?word=%E6%9B%B9%E6%A4%8D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曹植《说疫气》记载“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竟有四人染病而死,他们是徐干、陈琳、应玚、刘桢。曹丕后来沉痛地回忆道:“昔年疾疫,亲故多摧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谓百年已分,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曾经繁华的中原地区,一度出现了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惨状。
1.2《伤寒论》是治疗外感病的专著,但用于治疗内伤疾病,只要方证对应,照样取得显著效果。
举例:小柴胡汤治疗情志病。
1.3学习经方,当结合所处时代科学技术成果,结合对临床的实际指导意义,切忌为了解释而解释,把本来简单的道理解释的玄乎其神。
结合现代科技水平解释经典,这是学习研究经典的有效方法,是保持中医学与时俱进的必要途径,也是从中医药宝库中掘取财富的最好办法。
(当然,既使科学发展到今日,对于经典理论,药效也不可能解释全面,据此说中医是不科学的,本身就是不科学的认识,因为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
举例:
●《伤寒论》研究大师胡希恕先生,结合当时的感染理论及先进的巴甫洛夫学说解释相关问题。
《金匮要略》“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核起而赤者”是怎么引起的?胡希恕直接解释为火针的地方感染了,形成的感染灶,又红又肿。结合了现代的感染学的东西就很容易理解。
●《金匮要略》研究大师宋孝志先生,临床用药少而精,用药精准,疗效确切。
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