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讲义8景物形象.pptVIP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课标《考试大纲》表述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考点介绍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D级。分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题目,包括鉴赏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而每一种形象的鉴赏都有可能涉及内容、情感和技巧。 (2)诗歌形象的常见考查角度很多,涉及景(事)物的选取运用、景(事)物的形象特点、景(事)物的作用效果、景(事)物蕴含的情感,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意象意境的鉴赏等。 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一种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概括能力。鉴赏景物形象类题目的考查角度大概包括四个层面。 考查角度(一) 指明选用的景物及景物特点 景物的选取及特点题型考查的是诗歌最基础的层面。考查题目通常为:诗歌选取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例题1】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注:张可久一生不得志,浪迹江湖,足迹遍及湘、赣、闽、皖、苏、浙等地。至元初,年七十余,还做过“昆山幕僚”,八十岁左右,尚为“监税松源”。 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 【解析】 张可久的这首《秋怀》“含蓄不露,意到即止”。作者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烘托出作者功名未就,有家难归,辗转反侧的愁思。 【答案】 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出一幅萧瑟凄冷的秋景。 景物的选取及特点类题目,只要关注一下修饰词语,如数量词、形容词、颜色词等,描写出画面的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诗人选用了相同的意象,但是由于运用了不同的修饰词语,景物的特点也就不同了。比如同样是秋天,在杜甫笔下是“无边落木,滚滚长江”的萧瑟之景,在毛泽东笔下则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绚烂之景。 景物特点常用术语一般有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雄伟、萧瑟、清幽、凄冷等。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①花。 注:①荞麦: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间开小白花。 这首诗中“卢岵山居”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环境清幽,远离尘世。“问樵客”“遥识”以及“入云斜”的小路,暗示出卢岵山居处所的幽僻;老树的高古,泉水的清澈,沙石的净洁,群峰的雄奇,足见卢岵山居环境的清幽美好。 考查角度(二) 分析景物描写的角度及技巧 景物描写的角度,即从什么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视角从仰视高远的天空到俯瞰洁净的沙洲,再由近及远写了盘旋的飞鸟、无边的落叶和滚滚的长江。 景物描写的技巧,主要指描写景物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这里应该注意的是:有些诗歌鉴赏题要求回答,诸如:“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这类题目也主要从景物描写的角度、技巧的角度进行回答。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塍废圃 (宋)周密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诗的一、二两句表现了废圃的景色,请简要分析这诗在描写景物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  ①分别从听觉、视觉与嗅觉描绘景色。听觉:蟋蟀、蝉儿的鸣叫;视觉:玉簪花凋落一地;嗅觉:落花的阵阵香味。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动态的鸣蝉、蟋蟀,静态的玉簪花、夕阳。突出表现了废圃的幽静。 景物描写的常见角度有以下方面: 时间——早晚、四季 视角——远观、近看、仰望、俯瞰、平视 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等 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 景物描写的技巧非常多,理解难度比较大,除描写角度中提到的一部分外,还有如正面渲染、侧面烘托、点面结合、虚实结合、以乐景写哀情等。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实写眼前之景,而下片“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想象之景,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就使作者因离别而伤感的情感表达的更加全面。有关知识将在第三节详述。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五鼓乘风过洞庭 孔武仲 半掩船篷天淡明,飞帆已背岳阳城。 飘然一叶乘空度,卧听银潢泻月声。 注:银潢:银河,天河。潢(huánɡ),水深而广。 本诗描写了诗人过洞庭湖的见闻感受,前后两句描写角度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答案】  第一联侧重实写,描写了诗人从船

文档评论(0)

159****77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