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章编号:1000-8845(2002)01-0072-05中图分类号:P618.13文献标识码:A伊犁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李光云 文章编号:1000-8845(2002)01-0072-05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伊犁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李光云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 哈密 839009) 摘 要:伊犁盆地位于中亚巨型油气富集带东部, 油气勘探程度较低. 盆地是在石炭系为基底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山间盆地,地层层序发育较全,沉积厚度较大,目的层埋深适中,有 3 套可能的成藏组合,油气藏形成条件较为有利.资源 量规模较大,油气分布集中.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关键词:伊犁盆地;地质特征;含油气性;油气资源;勘探前景 伊犁盆地的总面积 28 500 km2. 地理座标为 80?20???84?00? ,北纬 43?20? ?44?28?. 其中,伊宁坳陷 9 238 km2,昭苏—特克斯坳陷 5 320 km2.西端在哈萨 克斯坦境内,面积约 2 300 km2.南以恰普恰勒山为界, 北以科古琴山为界,盆地地势东高西低,地势平坦,平 均海拔 500??800 m,多以冲积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水 系发育. 该区属中亚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大,-30℃ ?30℃左右.区内交通便利,农业、畜牧业发达. 盆地勘探程度低, 先后开展过 1:100 万,1:50 万,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1:100 万航磁测量.1987— 1990 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在霍城至巩留县区域内进行 地震勘探,已完成二维地震测线 103 条,共 2 712.43 km, 测网密度伊宁市以东 2 km×2 km??2 km×4 km,伊宁 市以西为 6 km×8 km ??6 km×16 km,获得了二叠系 及其以上的地震反射资料.1994 —1996 年,中原石油 勘探局进行了二维地震的目标详查和完善测网,最新 测网密度局部已达 1 km×2 km.先后钻探井 6 口,其中, 伊参 1 井、伊 2 井、宁 1、3、4 井位于伊宁坳陷中 央洼陷带,宁 2 井位于南部斜坡带.多数井在不同层系 见到油气显示,宁 1 井在八道湾组下部试油获低产油 流[1].在阿吾拉勒山西端上二叠统铁木里克组(P2t) 有大量地面沥青及地面油砂出露. 图津河组(C2d), 本层系主要由一套浅海相陆源碎屑 岩、碳酸盐岩及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组成, 厚度约为 3 100??13 000 m. 图 1 伊犁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二叠系 该系地层在盆地周围发育广泛(图 2), 特别是在上二叠统铁木里克组内发现多处沥青及油 砂,是本区可信的生油层. 该系可分为下二叠统乌郎 1 油气地质条件 1.1 地层特征及分布 伊犁盆地是在海西褶皱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小 型山间盆地[2].石炭系组成了现今的盆地基底,其上分 布有晚古生代二叠系及中、新生代的三叠系、侏罗 系、第三系、第四系(图 1)[3]. 石炭系 中、下石炭统广泛发育,可分为下石炭 统大哈拉军组(C1d)、阿克沙克组(C1a)和中石炭统东 群(P wl)和上二叠统铁木里克组(P t). 1 2 P1wl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此套地层岩 性变化较大,主要为一套巨厚的陆相杂色火山岩、安 山玢岩、凝灰岩与凝灰质砂砾岩不等厚互层.下部为 砂砾岩、凝灰质砂砾岩夹少量安山岩及薄层凝灰岩, 厚约 200??4 273 m,P2t 分布广泛,以平行不整合或超覆 关系盖在下二叠统乌郎群之上,该套地层在纵向上由 下而上,由粗变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进旋回. 其岩 收稿日期:2000-09-06;修订日期:2000-11-28;作者 HYPERLINK mailto:gyliyiy@ E-mail HYPERLINK mailto:gyliyiy@ :gyliyiy@ 作者简介:李光云(1967-),男,重庆人,工程师,1990 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从事石油地质勘探综合研究 73第20卷 第1期李光云:伊犁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性下部为砾岩、砂岩及砾状砂岩与石灰岩、泥灰岩不等厚互层,并夹有泥灰岩和少量凝灰岩和安山岩. 上部为深灰色、灰黑色灰质页岩、沥青质页岩,泥质、 73 第20卷 第1期 李光云:伊犁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性下部为砾岩、砂岩及砾状砂岩与石灰岩、泥灰岩 不等厚互层,并夹有泥灰岩和少量凝灰岩和安山岩. 上部为深灰色、灰黑色灰质页岩、沥青质页岩,泥质、 砂质灰岩及泥岩,愈向上部泥质岩愈多. 水平层理发 育,层面可见波痕,多处可见砂岩或晶洞被石油或沥 青浸染成褐黑色,油味浓郁.本组厚约 400??4 500 m. (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