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与音乐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艺术与音乐 Art of architecture and Music 建筑艺术 教堂建筑风格 基督教教堂特色 教堂建筑风格 地下教堂和宅第教堂 巴西里卡(Basilica) 罗马式(Romanesque) 哥特式(Gothic) 拜占庭式 斯拉夫式 文艺复兴式 巴罗克 罗可可(Rococo) 地下教堂和宅第教堂 地下教堂和宅第教堂为早期基督宗教教堂发展提供了雏形,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们虽然为早期基督徒聚会、进行宗教礼拜提供了场所,但还不是专门的教堂建筑。在古罗马帝国时期,最初的基督徒死后一般沿袭古代希伯来人的土葬风俗,不采用古希腊罗马社会所通行的火葬办法,这是因为他们按其宗教信仰而认为灵魂不灭、肉体亦可复活。这种观念和习俗导致了古罗马等地基督徒地下墓穴的产生。由于早期基督徒尚处于受罗马帝国迫害的境地,这些地下墓穴也就成为他们举行其宗教仪式和进行秘密集会的场所。基督徒在这些墓穴中饰上很多壁画及雕刻,用以表达其信仰主题、展示神圣生活场景,从而有了最初的教堂布局和装饰,故被称为“地下教堂”。另外,早期基督徒 亦常到一些教徒家中,将其空间较大的餐厅或客厅加以布置和装饰,以举行宗教礼仪和集会,由此遂形成了最早的“宅第教堂”。直到基督宗教被拥立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教会由地下转为地上,这才有了其专门的教堂,也就开始其教堂建筑的发展。 巴西里卡 其词源乃希腊文basilikos,本有“房间”、“大厅”、“神殿”、“道路”等义,后常用来专指雅典的王宫大厅,其基本特点为一长方形的大会堂建筑形式。 基督宗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基督教徒曾对异教神庙或宽敞的建筑物加以改建利用,并模仿上述罗马城中长方形大会堂形式的建筑来建造其教堂。这种教堂即称“巴西里卡”教堂,亦译“长方形教堂”,它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完美的教堂建筑形式,在教会历史发展中曾流行数年。 巴西里卡 造型特点:主体建筑为一长方形大厅,大厅被两排柱子分隔为中殿与侧廊,通常其入口在西端,门前有一个露天庭院,四面被回廊所围;中殿末端为半圆形圣所,祭坛设于圣所前沿,圣所上部多为拱形圆顶;在中殿和后殿之间一般由一交叉甬道将之分开,通常中殿两边各有两个侧廊,中殿和侧廊之上为木架屋顶;教堂外墙无窗,光线从中殿上部窗口透入,教堂内部采用大理石拼花地板,在连拱柱廊和圣所上部装饰有以圣像和《圣经》故事为内容的镶嵌画;教堂正厅之外设有门厅,以供不能进入教堂参加礼仪的忏悔者和尚未受洗的慕道友旁听、望慕之用。 最早的巴西里卡教堂是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颁布《米兰敕令》的公元313年命令在罗马建造的拉特兰圣约翰教堂。 著名的罗马圣彼得教堂始建于324年,为巴西里卡建筑风格最为典型的代表,该教堂在1506年被拆毁重建,此后建立的圣彼得大教堂保留至今,但已不具有其巴西里卡原貌。 “罗马式”教堂 罗马式 建筑特色:具有厚实的石墙、狭小的窗户、半圆形拱门、低矮的圆屋顶、逐层挑出的门框、上部以圆弧形拱环为装饰、堂内形成交叉的拱顶结构、以及层叠相重的连拱柱廊等,引起大量使用立柱和各种形状的拱券、表现出饱满的力度和敦实的框架,让给人一种神秘、幽暗的气氛。罗马式教堂在整体布局上则表现为堂内占有较大空间,横厅宽阔、中殿纵深,在外观上构成十字架形,以象征其基督宗教信仰。 哥特式 “哥特式”教堂于12世纪上半叶在法国北部最先出现,随之流行欧洲各地,成为欧洲中世纪鼎盛时期最为典型的教堂建筑风格,从12世纪延续到16世纪,在欧洲乃至整个西方建筑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哥特式”(Gothic)一词源自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对这种艺术风格贬义的称呼。“哥特”本为日尔曼部族名,源自斯堪的纳维亚的野蛮游牧部落,自1世纪起南迁,随后在多瑙河流域定居,在推翻古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中起过重要作用。但因哥特人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并未形成高水平的艺术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故以“哥特”表示“野蛮人”之意。 据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在其给教皇利奥十世的信中率先提到“哥特式”一词,借以批评文艺复兴之前中欧及北欧的建筑风格,把“哥特式”作为“野蛮”的同义词,以此将凡是从阿尔卑斯山以北传来的东西都称为“哥特式”的。此后,16世纪意大利艺术评论家乔尔乔欧 ·瓦萨里把介于欧洲古代与文艺复兴之间的所有艺术都贬为“哥特人的创作”,“哥特式”之名在艺术史上遂沿用至今。 基本特点: 以线条轻快的尖形拱门取代罗马式建筑中厚重阴暗大半圆形拱门样式,在教堂外部里有许多造型挺秀、高耸入云的尖塔;其堂身墙壁较薄,并通过轻盈通秀的飞扶壁、修长灵捷的立柱或簇柱来增强教堂的高度感;教堂内配有高大明朗、用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给人以光怪陆离、天国神秘之感。此外,教堂内部还置有布局和谐的圆柱,柱身、壁上均饰有形象生动的雕刻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