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样做教科研读后感.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今天怎样做教科研》读后感 这本书我最爱第一讲,《在心灵的漫步中拔节生命---谈教育随笔写作》。冯卫东老师尽显其写作功底,将他写作发表的近百篇教育随笔中的精华拿来与我们无私地分享,使我们得以一束光亮,并照亮我们的前进方向。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离不开专业的阅读、反思、写作。而这些都是我的弱项,虽然近年来在学校的要求下,阅读了不少书籍,但写作确实是我成为研究型教师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和短板。在阅读完《今天怎样做教科研》的第一讲之后,我深深明白“写作”对于一个教师的重要性。教科研曾经离我们很远,像多数人一样,提到教科研,我就想到论文,就想到搜肠刮肚,就想到万般艰难,就感到头大,就觉着沉重,就认为教科研是其他人的事情,和自己无多大关系。在这本书里,冯老师深入简出地道出了教师做教科研的方法。读了,大受裨益!书中有段话对我非常有启迪,“教师的工作既需要自己的心灵,又最为关乎他人的心灵。教师要常常在自己的心灵中漫步,漫步是自由、从容和惬意的,它能使教师获得省思、发现和滋养自我的机会与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整个的教育生命也将有所拔节,有所成长。写教育随笔是教师进行“心灵漫步”的一种极好的方式与路径。”我的写作尝试正是由写随笔入手,在不断的练笔之中,我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也培养了我的一种写作习惯,这种写作锻炼对于提炼、总结本专业方面的文字技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我对于教育随笔的认识还是非常模糊的,从这本书中,我对于写教育随笔有了更进一层的认识,也对写作的目的和意义也有了再提高。 冯老师对教育随笔给定了一个粗线条定义“用散文的形式表达作者对教育之经历、理解、情怀、胸襟、抱负等的一种文体。”“它较为短小精悍,较为自由舒展,也较为飘逸灵动。”“教师写教育随笔,是在炼眼——锻炼自身发现问题的能力,炼笔——锤炼自身表达思想的能力,也是在炼意——锤炼与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情操、教育抱负。”“写不写教育随笔,个人的“教育境界”一定会有较大的差异。”这些文字使我坚定练笔的信念,也更加能拂去浮躁,静下心来去“回味值得过的生活”!从阅读冯卫东老师的书中所举随笔案例,被他的写作技巧和文字中蕴含的“理”所折服。不由对照自己的写作,发现自己在记录一些教育教学的琐碎中,欠缺的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欠缺的是一种对事物现象背后的挖掘与提炼。很多时候,文字仅仅是记录而已,仅仅是对事件的表述,缺乏精神与思想的内涵。这种停留在表层的文字,其价值和意义是不大的。 当我把《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全书看完,真正给我有了这种感觉。纵观全书,作者凭着他多年的阅历和经验,用娓娓道来的文笔,阐述了教师要常常在自己的心灵中漫步,要充实和滋养自己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整个教育生命才能拔节成长。教师要锻炼自己表达思想的能力,这就需要写教育随笔,教育随笔有浅入深依次是叙事随笔——事理随笔。关于具体论文的写作,作者讲的非常细致,理论联系案例,深入浅出,让人收益匪浅。有关课题的研究,更是给我今后如何组织科组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上了生动的一课。而对于高效课堂,作者的“三个理念”、“六个不等于”、“九个实践建议”不仅带给我反思,也给我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建议。 相信这本书不仅是我向研究型教师的努力的一本启蒙手册,也是我开展教学研究的一部工具书。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这本书值得一遍又一遍回味,或许每一遍都会随着教育教学经历的不断积累而获得全然不同的切身感受。

文档评论(0)

摇曳在风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