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9 卷第8 期 地 理 学 报 Vol.69, No.8
2014 年8 月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August, 2014
1987 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的旅游地理学
1 2, 3 2, 3
林清清 , 朱 竑 , 陶 伟
(1.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广州 510631; 2.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广州 510631;
3. 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 广州 510631)
摘要: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经过30 多年的积累,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本文以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委员会1987年至2013 年近30 年的旅游研究相关的资助项目为资料来源,通过历时态
的方法分析了历年资助项目的数量、额度及类别的变化,从总体上了解旅游地理学研究在国
家自科基金委资助下的发展情况;通过对资助项目研究内容的分析,梳理了21 个研究主题的
动态变化及过程。分析表明:① 近30 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旅游研究项目资助的力度
大为加强,且向青年项目和地区项目倾斜明显。基金委的资助对旅游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② 在旅游影响、旅游地演化规律、重要典型性旅游地研究、旅游理论与方法、城市旅
游研究等方面获得的资助项目较多。资助项目从初期应用性研究正在走向多元、细化的深度
研究阶段;③ 需反思的是,中国的旅游研究是否已形成了中国特点?在丰富的旅游现象背
后,如何做出更有价值的理论构建?如何更有效地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力量?实用性强的旅
游研究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旅游地理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DOI: 10.11821/dlxb201408011
1 引言
中国旅游研究经过30 多年的积累,诸多研究者已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旅游研究的总体
情况进行了诸多的讨论、评述和反思。早在20 世纪80 年代,就有学者开始对中国旅游地
[1-4]
理学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如1988年杨冠雄对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创立和发展、教学与
科研的基本情况的回顾。刘伟强在1993年对旅游地理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以及1999年
保继刚等在 《世纪之交的中国地理学》中对1978年至1998年中国旅游地理学20 年发展的
回顾与总结。2004 年,《地理学报》刊登了保继刚 《1978年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检讨与
反思》一文,文章从学术与应用、观念与目标、方法与成果等角度对旅游地理学进行了批
[5]
判性的回顾 。2014 年,Geoffrey Wall 从一个西方学者的视野评论了中国旅游发展,他提
[6]
出中国旅游实践与旅游理论之间依然存在差距 ,说明中国研究在理论建构方面尚有较大
不足。2010 年以来,保继刚又从研究规范、研究问题对中国旅游研究的范式及中国旅游
[7-9]
地理学研究问题的缺失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对中国国内旅游学者如何看中国旅游
[10]
发展进行了总结 。这些工作虽然角度和视野不尽相同,但发人深省,在学科建设和发展
中起到了旗帜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从文献分析的角度总结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如陆林通过对主要
地理刊物旅游地理相关文献的梳理,指出国内研究的选题领域较窄、低水平重复较多、理
收稿日期:2014-04-09; 修订日期:2014-07-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25);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0451063101006300) [Foundation: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综合研究地理格局形成与演变规律的理论基石.pdf
-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隐含碳流动研究.pdf
- “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进展.pdf
- “一带一路”陆域地理格局与环境变化风险.pdf
- “自然地理学创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南宁召开.pdf
- “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pdf
- 4.2_3.5kaBP嵩山南麓聚落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化模式.pdf
-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崇明岛东部盐沼发育对长江入海泥沙的响应.pdf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及空间格局.pdf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能源安全时空格局演化过程.pdf
- 1991 年以来长三角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及其空间演化模式.pdf
- 1992-2017年基于荟萃分析的中国耕地撂荒时空特征.pdf
- 2000-2014年黄河源区ET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pdf
- 2001-2010年鄱阳湖采砂规模及其水文泥沙效应.pdf
- 2003-2009 年中亚地区湖泊水位变化的时空特征.pdf
- 2003-2017年北京市地表热力景观时空分异特征及演变规律.pdf
- 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特征.pdf
- 2008年以来地图学眼动与视觉认知研究新进展.pdf
- 2013 年国际地理联合会区域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pdf
- 2016-2060年欧美中印CO2排放变化模拟及其与INDCs的比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