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录
序 封存青春,永不归去
上篇
自由与理想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作准备
我的偶像李普曼 书籍让我的居室和生活拥挤不堪
读书与旅行还真的不是一回事
在别人的胡须里迷路 我们为什么孤独?
被知识拯救的生命 其实那年我也有50万 时间让你与众不同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把人引向毁灭的从来不是金钱
总有一代人会实现我们的梦想
唯一生生不息的是野草和青年人的梦想
对峙本身真的是一种胜利吗?
冷漠是成熟的另一个标签 骑到新世界的背上
我的总编同学们
花开在眼前 只有廖厂长例外
找到廖厂长 江南踏春遇布雷
生命如草润细物
即将失去的痛楚 特里莎修女:我是上帝手中的一支铅笔
我为什么愿意穿越回宋朝
这一代的台北 这一代的上海
这一代的杭州
下篇
我一点也不留恋这个时代
商业是一场有节制的游戏
你唯一需要保全的财产
苍狼终将消失 春节的酱鸭 岛上杨梅初长成 去日本买只马桶盖
拒绝转型的瑞士钟表匠
知道鹿晗的请举手
我为什么从来不炒股
被泡沫毁坏的人生 算算你的“屌丝值” 工人阶级的忧伤
“原谅我吧,兄弟们”:工人阶级的诗
他们的心里都有一座“哀牢山”
宋林的悲剧 “病人”王石 那把椅子还在吗? 如果乾隆与华盛顿在小吃店会面
从汴梁到比萨有多远?
我们为什么特别仇富?
玉石为何比鹅卵石更值钱?
科斯与儒家 官商是一些怎样的“大怪物”?
日本人为何以“边境人”自居
“历史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
再也不会有德鲁克了 大佬的黄昏——霍英东和他的时代 如果邓小平是企业家
序
封存青春,永不归去
E.B.怀特和约瑟夫·布罗茨基是我特别喜爱的两位美国随笔作家。
前者生活在富足而多彩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常年为《纽约客》撰
稿,几乎创造了风靡一时的“怀特体”;后者生于铁幕下的列宁格勒(今
圣彼得堡),曾被当作“社会寄生虫”流放西伯利亚,后来遭驱逐而在美
国大学安度晚年。怀特和布罗茨基分别说过一段让倾慕他们的写作者非
常沮丧的话。
在自己的随笔集《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里,怀特哀叹说:“我
想对写作者而言,从来没有哪个时代比当今的更为残酷——他们所写的
几乎还没离开打字机,时代就让其变得过时。”
而布罗茨基则是在著名的《小于一》中写道:“我对我的生活的记
忆,少之又少,能记得的,又都微不足道。那些我现在回忆起来使我感
兴趣的思想,其重要性大多数应归功于产生它们的时刻。如果不是这 样,则它们无疑都已被别人更好地表达过了。”
这两位天才级的文体作家,其实道出了所有写作者内心的两个必有
的恐惧:散漫的文字比时代速朽得更快,而作家的经历及思想很可能在
不自觉地拾人牙慧。
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拒绝出版散文集的原因。作为一位财经作
家,我的文字的速朽度应该远远地大于优雅的怀特和饱受厄运的布罗茨 基。我写专栏的历史始于遥远的1994年,篇什数目应超五百,但我并不
觉得这些散布于各家报纸杂志的专栏文章,值得用书籍的形式留存下
来。它们是那么的琐碎,那么的应景,那么的犹豫,就好比一位职业棋
手平日打谱的棋局,真真不足为外人观。而今天,当这本书最终呈现出
来的时候,只能表明我已经承认衰老,我开始顾镜自怜,开始回望来
路,开始用过来人的口吻试图对青年人说一些注定会被漠视的鬼话。
所以,这一本集子的出版,对我而言是一件特别私人的事情。
在选编本书的那几个春夜,我好像一位旧地重游的旅人,小心翼翼
地回到那些熟悉的街巷,尽量压低帽檐,避免遇到熟人,蹑手蹑脚,随 时准备逃离。本书中的若干篇章,最旧的创作于15年前,那时的我,在
文字江湖里籍籍无名,因而可以信口雌黄,横行霸道。渐至今日,我的
某些文字已如躯干上的肌肉,服帖、松软而暗生褶皱。
当我把这些漂浮在岁月之河的文字打捞上来的时候,更像是在进行
一次告别的仪式:我将封存青春,永不归去。
我们这一代,多少属于天生地养的一代。我们从贫瘠的物质和精神
年代走出,在骨骼和思想长成的那些日子里,父辈奔波于生计,国家则
忙于经济的复苏和意识形态的角斗,他们都顾不上好好看管我们。我们
在学校里胡乱地读书,吃进无数的垃圾,却又在思想的荒原上肆意地寻 觅疯长的野草。步入社会之后,既有的秩序濒于崩溃,“效率”替代所有
的法则至高无上,而我们所储备的知识根本不足以应对很多突发的事
件,甚至在更多的时候,我们所匆忙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在量化、冷酷的
现实面前完全不堪一击。
在这一本集子中,你可以非常清晰地读出我所描述的景象,很多篇
章中表现出来的自责与词不达意,是被击溃前的哀鸣,而另外一些篇章
里的激越和温情,则是逃进书斋后的喘息与抵抗。
从2014年5月开始,我开设“吴晓波频道”,恢复了每周两篇专栏的
写作节奏,这使得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的一些文章在社交朋友圈里流
传得很广,本书中有将近一半左右的内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