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3-水工土建工程基础-(2).ppt

  1. 1、本文档共1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楼地层 一、楼板层 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主梁: 跨度L: 5-9M,最大可达12M 高度h: (1/14-1/8)L 宽度B: (1/3-1/2)h 次梁: 跨度(主梁的间距)L: 4-6M 高度h: (1/18-1/2)L 宽度B: (1/3-1/2)h 板:跨度(次梁或主梁的间距)L:1.7-2.5M,双向板不宜超过5×5M 厚度T: 单向板:屋面板板厚60-80MM;一般为板跨(短跨)的1/35-1/30,民用建筑楼板板厚70-100MM;生产性建筑的楼板板厚80-180MM;当砼强度等级≥C20时,板厚可减少10MM,但不得小于60MM。 双向板:板厚为80-160MM;一般为板跨(短跨)的1/40-1/35 压型钢板 2.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3.踢脚板踢脚板构造(地面向墙身的延伸) 踢脚板:又称地脚线,是楼地面和墙面 相交处的一个重要构造节点。 作用(1)保护墙面.以防搬运东西、行走或做清洁卫生时将墙面弄脏(地脚线也易擦洗);(2)装饰作用。在居室设计中,腰线、踢脚线(踢脚板)起着视觉的平衡作用。 材料:踢脚板的材料与楼地面的材料基本相同(瓷片,木制,大理石、塑料)。所以在构造上将其与地面归为一类。 高度:居室的踢脚线在墙的最下部,从地面向上12-15厘米,是墙面装饰的一部分,也是墙面与地面的分界线。踢脚板的一般高度为100-180mm。以前装修,踢脚线的高度一般都在10厘米左右,近几年,踢脚线的高度在一点点降低,一般家庭选用6.6厘米或者7厘米的高度,因为这样能够使室内装修看上去更加秀气、美观。 第五节 楼 梯 一、楼梯的组成 二、楼梯的形式 3.平行双跑楼梯: 4.平行双分双合楼梯: 是最常用的楼梯形式之一。 常用作办公类建筑的主要楼梯。 5.折行多跑楼梯: 折行双跑楼梯常用于仅上一层楼的影剧院、体育馆等建筑的门厅中;折行三跑楼梯常用于层高较大的公共建筑中。 7.螺旋形楼梯: 通常是围绕一根单柱布置,平面呈圆形。这种楼梯不能作为主要人流交通和疏散楼梯。 三、楼梯的尺度 (二)踏步尺度 1.楼梯的坡度:一般由踏步高宽比决定: 踏步高宽比:由人流行走的舒适、 安全;楼梯间的尺度、 面积等因数决定。 (三)栏杆扶手尺度 栏杆扶手高度:应从踏步中心点垂直量至扶手顶面。其高度根据人体重心高度和楼梯坡度大小等因素确定。栏杆扶手高度一般为900mm左右,供儿童使用的楼梯应在500-600mm高度增设扶手。 (四)楼梯净空高度 楼梯净空高度应保证人流通行和家具搬走。一般要求不小于2.0m,公共建筑中不小于2.2m。 三、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2.板式楼梯 一、变形缝的作用、分类 作用: 为防止建筑构件内部因气温变化、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地震等原因产生附加应力,当附加应力较大时使建筑构件产生变形,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甚至破坏,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与安全,而设置的人工缝。 分类: 变形缝按其作用的不同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类。 二、变形缝的设置原则及构造 伸缩缝应设置在: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伸缩缝是在建筑的同一位置将基础顶面以上的建筑构件在垂直方向全部分开,并在两部分之间留出适当的缝隙,以达到伸缩缝两侧的建筑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目的。 伸缩缝的宽度为:20~40,通常为30。 2、沉降缝 沉降缝的设置原则 沉降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承载力不同或各部分荷载差异较大等原因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 沉降缝的构造 沉降缝处理时采用的材料和构造方法要求能适应缝两侧的结构构件在垂直方向的自由沉降,同时,沉降缝可以兼作伸缩缝。 沉降缝的宽度 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地基越弱,建筑产生沉陷的可能越大;建筑越高,沉陷后产生的倾斜越大。 3、防震缝 在我国地震区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6度以上地区,均需考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可通过设置防震缝进行处理。 防震缝的宽度按《抗震规范》规定采用,并应沿建筑物全高设置,一般情况下基础可以不分开,但当平面较复杂时,也将基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