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所面对的挑战 艾滋病感染人数超过100万人 性病每年递增15% 结核病患者约500万人(世界第二位) 传染性肺结核病人200万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达我国人口的15% 乙肝病毒携带者占世界总数的1/3 锐器误伤的原因 未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工作中的不慎误伤 保护屏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非安全注射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锐器误伤的操作 使医务人员受到伤害的操作 重新处理针头或其它锐器 收集用后器具 试途将针帽重新盖上 触摸已使用的针尖或其它锐器 139人 57人 美国医务人员感染艾滋病病毒累计病例(1987-2002) 48例是由医疗锐器伤引起的,感染占84% 57例感染HIV的医务人员 职务分布图 42% 护士 33% 检验人员 14% 医生 11% 其他人员 医务人员最大的职业风险 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所有医务人员均存在感染性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 所在诊疗过程均具有潜在危险性,其中以锐器误伤最为常见 针刺伤?刀割伤?其它锐器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医护人员被锐器刺伤的应急流程图医护人员一旦被锐器刺伤,应对创面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皮肤刺伤: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用肥皂水擦搓,用流水冲洗黏膜损伤:用0.9%生理盐水或流水冲洗(20-30分钟)。完整皮肤:只需用流水或肥皂水冲洗,再用皮肤消毒剂擦拭。上报科主任或护士长,立即查验患者相关化验单。局部皮肤消毒:75%酒精、0.5%碘伏、0.2%--0.5%过氧乙酸浸泡或涂抹消毒.0.1%碘伏冲洗或涂抹消毒根据伤情适当合理使用抗生素;但不推荐使用腐蚀性药物和局部使用抗生素若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6月)若为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应紧急处理创口,及时进行危险性评估,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用药(1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佳,最长不超过24小时),同时注意暴露后HIV的监测。(药物:双汰芝)30分钟内报本科护士长(科主任):1、护士长2小时内上报院感科和护理部(医务科)。2、阳性及疑似患者针刺伤,应当1小时内上报。定期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随访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一) 1.标准预防定义 标准预防是指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被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实旋标准预防的目的是既要防止患者将疾病传播给医务人员,也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播给患者。 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二) 2.标准预防的措施 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病人的诊治、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包括: ⑴.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前时,应戴手套。在接触同一病人污染部位后如需接触清洁部位,应更换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 ⑵.在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或面罩,穿防护衣; ⑶.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消毒处理。 ⑷.避免可能会造成锐器损伤的操作,如用后的针头不可回套针帽。 基本防护 适用对象:医院诊疗工作中所有医务人员 (无论是否有 传染病流行) 防护配备:工作服、工作裤、工作鞋、工作 帽和医用口罩。 防护要求:遵循标准预防 洗手和手消毒 工作中职业防护 口罩 帽子 护目镜、防护面罩 手套 隔离衣、防护服 防水围裙 鞋套 水鞋 麻痹轻视,盲目乐观 防护过度,悲观恐慌 注意对病人和其他 工作人员的保护 根据暴露风险、传播途径、医疗操作的需要,选择适宜的防护用品。 防护用品 外科口罩和一次性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应符合GB1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YY0469 《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和GB19082《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要求。 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 佩戴方法 (1)将口罩罩住鼻、 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 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 头顶中部。 (2)将双手指尖放在 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 始,用手指向内按压, 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 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3)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预防永远是 保护病人 保护我们自己 保障医疗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于03年6月4日经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于6月16日以380号国务院令颁布实施,同年卫生部颁布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医疗废物的管理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医疗废物管理的目的及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