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产后盆底康复流程解读PPT课件.ppt
5针对性治疗方案 5.3膀胱过度活动症(OAB) 推荐的方案为: (4)给予20~80Hz,20~320μs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 作用:让产妇学习2类肌纤维收缩,锻炼2类肌纤维肌力。 (5)给予15Hz,700μs的电刺激和1、2类肌纤维收缩、放松的生物反馈。 作用:训练产妇的1、2类肌纤维肌力,从而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 (6)给予1、2类肌纤维生物反馈训练模块,让产妇遵循模块训练。 作用:加强产妇的1、2类肌纤维肌力。 5针对性治疗方案 5.3膀胱过度活动症(OAB) 推荐的方案为: (7)给予A3反射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让产妇模拟咳嗽时收缩盆底肌肉。 作用:训练产妇收缩盆底肌从而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 (8)给予尿急情况下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让产妇遵循模块训练。 作用:让产妇学会在尿急而环境不允许下的控尿反射。 (9)给予多种情景下及会阴-腹部协调收缩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让产妇遵循模块练习。 作用:训练产妇在各种场景及直立位时,会阴-腹部协调收缩。 5针对性治疗方案 5.4盆腔器官脱垂 对轻-中度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产妇进行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 注意: (1)康复治疗前后要进行多次的电诊断,治疗过程中询问产妇主观症状的变化以了解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治疗间隔期间指导产妇进行主动性盆底肌锻炼。 (3)疗程结束后根据产妇主观症状和盆底肌肉肌力、子宫和阴道位置的变化来评价疗效。决定是否需要加做第2个疗程,并使用盆底康复器进行辅助锻炼,以巩固治疗效果。 如需第2个疗程治疗,需在第1个疗程结束3个月以后,每次治疗15~30min,每周2次,每个疗程10~15次。 5针对性治疗方案 5.4盆腔器官脱垂 操作流程: (1)给予1类肌纤维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学会1类肌纤维收缩以及学会分别支配会阴与腹部的收缩。 (2)给予频率为30Hz,脉宽为500μs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增加1类肌纤维肌力。 (3)给予2类肌纤维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帮助产妇学习2类肌纤维收缩,锻炼其肌力。 (4)给予1类与2类肌纤维反馈训练模块,加强产妇的1类和2类肌纤维肌力。 (5)给予各种场景的生物反馈模块,训练产妇在各种场景时,盆底肌肉维持收缩状态而不会出现脱垂现象。 5针对性治疗方案 5.4盆腔器官脱垂 操作流程: (6)给予搬重物情况下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帮助产妇学会在搬重物情况下保持盆底肌肉收缩而不会出现器官脱垂。 (7)给予A3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在模拟咳嗽时,产妇收缩盆底肌肉。训练产妇在咳嗽时或有腹压增加时收缩盆底肌肉而不会出现脱垂症状。 (8)给予会阴-腹部协调收缩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训练产妇在直立位时,会阴-腹部协调收缩,从而训练当腹压增加时,盆底肌肉处于收缩状态。 5针对性治疗方案 5.5产后疼痛 对于产后出现盆腔、腰骶部、阴道、外阴等部位疼痛而无明显感染征兆,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需注意: (1)仔细分析产妇疼痛可能的原因及程度,对疼痛评分。 (2)必要的辅助检查十分重要,如超声、MRI等。 (3)强调必须配合心理的支持与矫正、抗焦虑和抑郁治疗以及必要的止痛药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应该考虑哺乳期具体情况)。 (4)手法按摩中,按摩过程力度适中,以产妇感觉舒适为宜,且治疗过程中应与产妇进行交流以分散其注意力。 (5)强调个体化治疗,定期评价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针对性治疗方案 5.5产后疼痛 康复治疗操作流程: (1)在疼痛部位周边粘贴表面电极,盆腔深部疼痛可放置盆底肌肉治疗头给予频率50~280Hz,脉宽100μs的电刺激,阻断疼痛信号,以产妇感觉有少许麻刺感的最小电流强度即可,刺激时间不超过30min,具体时间根据产妇疼痛程度选择,如疼痛程度重,刺激时间可延长。 (2)阻断疼痛信号后再给予刺激内啡肽分泌的电刺激,频率1~10Hz,脉宽200μs,刺激电流强度尽量调到最大,前提是不让产妇感到疼痛,电刺激时间15~30min。 (3)合并阴道、盆腔肌肉痉挛者可配合生物反馈放松治疗,并采用扳机点手法按摩。电刺激可采用频率1~2Hz,脉宽300~400μs,让局部肌肉放松,刺激时间约10~15min。 (4)如阴道分娩导致的尾骨移位,可用手法复位。 5针对性治疗方案 5.5产后疼痛 康复治疗操作流程: (5)盆腹动力学异常可给予腹直肌分离、形体纠正、局部肌肉放松等治疗。 (6)对于盆底肌痉挛疼痛产妇,采用手法按摩,效果更佳,具体为:用大拇指在会阴体及两侧按揉,以产妇感觉舒适的力度为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