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研究-水生态学杂志.PDF

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研究-水生态学杂志.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卷第6期 水 生 态 学 杂志  Vol.3,No.6 2010年 11月 JournalofHydroecology  Nov.,2010 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研究 朱四喜,郭宝英,杨红丽,刘光能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浙江省海洋养殖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 舟山 316004) 摘要:分析了浙江六横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3个断面采获的 大型底栖动物共有19种,其中软体动物 10种,节肢动物6种,脊索动物2种,环节动物 1种;总平均生物量为 2 2 (470.77±314.32)g/m,总平均密度为(480±248)个/m。在各类底栖动物中,平均生物量及密度都以软体动 物居首位。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97 ~2.14、1.45~1.67和0.83~0.95,平均值分别为(2.06±0.08)、(1.53±0.12)和(0.90±0.06)。ABC曲线分析 表明,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扰动。 关键词: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六横岛 中图分类号:S9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075(2010)06-0019-04   潮间带是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交错区, 共设泥滩潮间带底栖动物调查断面3个,即积峙 是海岸带重要的组成部分,每日交替地暴露于空气 (29°43.40′N,122°5.85′E)、大岙(29°46.37′N,122° 和淹没于海水之中,也是受人类干扰最为敏感的生 7.78′E)和苍洞(29°40.75N′,122°9.10′E)。潮区 态区域之一。底栖动物是潮间带生态系统最基础的 划分按Stephenson(1949)的生物学原则来确定,各 组成部分,自Vaillant及Stephenson开创潮间带生态 断面共设7个采样站,其中高潮区2个,中潮区3 学研究领域以来,国内已有大量对潮间带生态学的 个,低潮区2个。定量采样用25cm×25cm×20cm 研究(杨万喜和陈永寿,1997;邵晓阳等,1999;邵 的立方形取样框随机取样,同时每站广泛采集定性 晓阳等,2001;李新正等,2006),但对六横岛潮间 样品,采样时用手持式GPS(美国)定位。底质样品 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研究很少报道。 用1mm孔目的网筛进行淘洗,获取大型底栖动物 浙江六横岛位于长江口南端、舟山群岛南部海 样本,并用5%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带回实验室以 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潮间带生物的种类 供分析鉴定。室内样品的称重(FA2104N电子天 和数量主要受潮汐、波浪、陆源污染物质等影响,六 平)、计算和分析整理均按相关方法进行(国家海洋 横岛潮间带受长江、钱塘江和甬江三大径流和以及 局908专项办公室,2005)。 南下的沿岸流黄海水团和北上台湾暖流的交汇影 1.2 数据分析 响,水文状况较复杂。本文在六横岛潮间带底栖动 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采用以下 物的调查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该岛潮间带大 公式: 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等群落结构特征, 物种多样性指数(H′)(Shannon-Wienerdiver 旨在为六横岛海洋环境生态保护与临港经济开发提 n sityindex):H′=- P·lnP ∑ i i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