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法渊源.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印度法 古印度法即古印度居民所遵从的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等宗教教规教义,属于宗教文化范畴。公元前2世纪开始编纂的《摩奴法典》是后人观测和研究古印度法及古印度居民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宗教经典,维护种姓制度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古印度法的产生和演变 古印度居民生活的地理区域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以及尼泊尔王国的部分地区。古印度法即公元前15—10世纪到公元7世纪古印度居民遵从的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等宗教教规教义的总和。 一、古印度法的形成和发展 (一)婆罗门教法形成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从中亚迁来的白皮肤的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这时的雅利安人文明程度很低,没有文字,不懂农耕,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人们的宗教迷信程度极深,凡是对人类有影响的自然现象,如太阳、火、雷、电、雨等等都被尊崇为神并加以顶礼膜拜。在祭祀活动中,人们传诵着关于各种神的赞美诗、词,这些诗词被主持祭祀的长老汇总在一起,产生了雅利安宗教史上最早的一部经典,称为《梨俱吠陀》。 以后人们又陆续完成了《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等三部经典。四部吠陀被雅利安人视为神灵所授,极为神圣,由此而产生了古代印度最早的原始吠陀宗教。 吠陀宗教 与吠陀宗教及其经典出现的同时,南亚次大陆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雅利安人征服了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并把他们变为贱民,称之为“达萨”,即矮人、黑色人、没落的人的意思。 为了维持征服者的优越地位,雅利安人和达萨互不通婚,各自严格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这样在社会上就出现了两个地位悬殊的阶层,两个独立的人种。 随着战争的扩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雅利安人内部也在不断分化: 原来掌握宗教文化知识的祭祀长老等氏族首领及其他上层居民,因在战争中掠夺了大批奴隶和财产上升为垄断祭祀的贵族和控制军事力量的武士贵族; 其他的氏族社会普通成员一部分继续从事农业、畜牧业、简单的手工业和商业,成为平民; 另一部分则因债务失去了自由民身份而沦落为奴隶。 大约公元前10世纪前后,古印度社会居民基本分裂为两大对立的营垒、四个等级。 婆罗门-----操纵政治统治权的僧侣贵族,地位最高 刹帝利-----武士,军事贵族,地位高贵 吠 舍-----平民 首陀罗-----从事低贱职业 多为奴隶 四个等级之间互不往来,各自恪守特定的生活习惯,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集团,仿佛四个独立的人种,故被称为四大种姓。 贱人——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排除于种姓之外) 四个种姓的形成对古印度社会制度的变化特别是宗教性质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贵族们为了维护和巩固其特权地位,借助人们迷信、崇拜宗教的心理极力把宗教纳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的轨道。 婆罗门僧侣利用诵读、解释吠陀经典的特权宣扬种姓之间的不平等是神意,任何人不得表示不满或反抗。他们还按照自己的需要运用散文等形式对吠陀大加注释,形成了一些新的经典,主要有《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 在这些经典中,婆罗门进一步阐述了他们的宗教主张,即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人今生今世的社会地位都是前世造业的结果,也即行为的结果。 一个人如果想在来世转为高种姓,就要今生今世行善不作恶,所谓行善即信守吠陀宗教。 至此,原始的吠陀宗教及其经典已为婆罗门所控制和垄断,并刻意体现统治者的意志,这标志着原始的吠陀宗教已经演变为婆罗门教,古老的四部吠陀及其注释等宗教经典也不再具有纯宗教教义的意义,而演变为法律即婆罗门教法。 (二)佛教法产生、婆罗门教法继续发展 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社会的若干早期王国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在各个国家互相兼并的战争中,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由于古印度社会受婆罗门教支配,婆罗门教又为婆罗门所垄断,因此社会矛盾的焦点必然集中于第一种姓婆罗门这里。社会各阶层普遍不满婆罗门的特权统治,人们纷纷创立新的宗教,用宗教的形式对抗婆罗门教。 公元前6世纪末,一个出生于释迦部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周游四方宣传自己的宗教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修行达到至高无上的涅粲世界,无需通过婆罗门来引导,也不需要通过婆罗门规定的繁琐仪式。 由于乔达摩的宗教思想旗帜鲜明地反对婆罗门的专横和垄断宗教的特权,提倡种姓平等,因此很快吸引了大批信徒,到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古代印度社会基本上又形成了一个以乔达摩宗教主张为信仰的宗教——佛教。 佛教对婆罗门教“离经”但不“叛道”,它一方面反对婆罗门神权贵族的特权,另一方面又吸收了婆罗门教关于“造业”、“轮回”等奴化思想。 佛教产生后,和婆罗门教一样被尊奉为古印度国国教,其教义对教徒来说既有宗教的感召力,又具法律的强制力,于是在古印度社会的法律体系中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因素——佛教法。 佛教法在古印度社会曾一度繁荣、发达。公元前250年左右,孔雀王朝的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