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历史文化名城说明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说明书 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说明书 PAGE 64 PAGE 65 第一章 历史沿革 2004年是天津建城600周年。 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雨变迁,今天的天津人口已达1000多万,成为我国4个直辖市之一和拥有京津冀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的特大城市。纵观天津城市的发展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五个历史阶段: 一、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从蓟县围坊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说明,远在公元前就已经有人在宝坻、宁河和天津北郊地区聚居。 西汉时期天津平原地带已成为富饶之地,汉王朝在此设立了5个县,作为开发渤海湾西部的基地。 图 1 运粮的漕船东汉时期,无终(今蓟县)已比较繁荣发达。从出土的别山墓群和邦均墓群发现,这里已有较多的居民聚落和小城镇。 图 1 运粮的漕船 公元608年,隋炀帝强征百万人修建了南接 沁水、北达涿县的永济渠,使天津地区成为南北水陆交通的大动脉,初步形成河海交通枢纽格局,三岔河口成为运河入海的咽喉要冲。至唐代,大规模的漕运使天津地区的重要地位凸现出来。 北宋时,宋、辽南北对峙,以界河(今海河)为分水岭,界河以北属辽,以南属宋。澶渊之盟以后,宋朝的商船和官船聚集在泥沽寨。真宗咸宁四年(公元1010年),在泥沽海口置海作务,造船令民入海捕鱼,在泥沽寨以西形成了许多寨铺。众多寨铺的出现,为以后天津聚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古代天津城市勃兴的契机是金元时期定都北京。 公元1153年,金王朝迁都燕京(今北京),改称中都,由于北京集中了庞大的政府机构,驻有大量军队,需要大量的物资供应北京。当时运往北京的漕粮,大部分来自河南、山东、河北一带,经“三岔口”运往北京。此时三岔河口成为了南方通达京师的漕运枢纽,开始有大量居民在三岔河口附近自然集聚。出于保卫中都与安全运输的需要,在公元1214年,金王朝在三岔河口设立直沽寨,三岔河口由单纯的漕运枢纽开始发展成为漕运与军事相结合的畿南重镇。其后,自元代起,随着居民点的扩大,“直沽寨”就被简称为“直沽”,不管是河运或海运,直沽寨都是必由之地,后来“直沽”逐渐成为天津的代名词了。 1279年,元统一中国,定都于大都(今北京)。为加速南粮北运,满足首都的需要,元统治者将南北大运河全线通航,并采取了“海运为主,河运为辅”的方针,不管是河运或海运,直沽寨成为进京的必由之路。随着漕运量的增大和盐业的发展,元王朝对直沽的重视和控制亦趋加强。在公元1316年,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使其成为保卫大都与河海联运的中转站。南北运输、河海联运促使天津沿河一带迅速繁荣,“一日粮船到直沽,吴罂越布满街衢”的诗句,反映了漕运给天津带来的商业与贸易的兴盛。 宗教这时也在直沽兴盛起来,元朝政府为稳定民心,确保漕运安全,正式认可了妈祖文化。大约在1314-1320年,先后修建了两座天妃(妈祖)庙。这两座天妃庙,在北方的港口中建立最早,规模也最大。 在天津设卫之前,直沽寨已非常繁华,城市经济活动已有很大发展。 二、早期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由南京迁回北京,出于安全保卫的目的,明永乐二年(1404年)在三岔河口西南处设卫筑城,揭开了天津城市历史的新篇章。 图 2 清代天津城乡图卫城只是军事城堡的性质,其主要职能是屏蔽京畿、保护漕运和军事防卫。卫城城垣呈1.5×1.0公里的矩形,城墙周围长九里十三步,高三丈五尺,初建时为土城,后改砖城。至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又重建,城址略向南移。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后,天津城墙被拆除。 图 2 清代天津城乡图 卫城整体布局符合传统的河港城市形态,可概括为一城一市:官府衙署、卫戍机构在城内,商贸活动在城外。城内布局具有我国传统手法,即“方城十字街”形式,中建鼓楼,高三层,四面穿心,通四大街。城里建有镇、道、府、县等衙署,还有文庙、城隍庙等公共建筑,它们布置在东西中轴线以北,东西中轴线以南主要是民居。城外的发展明显快于城内,紧靠南运河和海河的城北、城东地区是商业区,商业区沿东西向发展。这种局部封闭、总体开敞的空间格局,是历史上天津独具特色的地方。 由于地处北方水陆要冲和漕运咽喉,明代漕运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促进了造船业、河海运输业的崛起,而交通业的发展又促使盐业、商贸、手工业等迅速发展,经济开始急剧繁荣,到明代中后期,天津已经初步发展成为北方商品的集散地,重要的工商业大商埠。 图 3天津清末街景公元1664年清兵入关,中国封建社会发生了变化,国内的商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缓慢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作为河口都市的天津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首先合并“天津三卫”为“天津卫”;公元1725年(雍正三年),改天津卫为天津州,下辖武清、静海、青县;公元1731年(雍正九年)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