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生物技术文档.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蚕桑生物技术文档

《蚕桑生物技术及新产品开发》教学大纲 总学时: 36学时 学分:2 学分 理论学时:27学时 实验学时:9学时 课程代码:BBO16002 面向专业:蚕学 大纲执笔人:王洪利 大纲审定人:王彦文 一、说明 1、课程的教学目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蚕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重点讲授蚕桑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或广阔应用前景的新产品开发情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基因工程简介、家蚕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桑树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蚕的基因工程、转基因蚕与桑等以及蚕与桑的新产品、新用途开发等。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 绪论(2学时) 分子生物学的含义、发展简史及其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利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或动物细胞、植物或植物细胞)或其它组成部分(细胞器或酶),应用先进的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在最适条件下生产有价值的产物,或进行有益的过程的技术。生物技术是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遗传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和生化工程等方面的内容。 遗传工程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它研究的范畴基本上已经形成。其主要内容应有如下几个方面:可用于克隆的DNA片段的切割与分离;DNA片段与载体DNA分子间的连接;将载体与DNA片段相结合的杂交分子导入宿主细胞;对带有所希望的杂交分子的细菌株系的鉴定与选择;重组分子的表达与扩增等。 本章重点难点:1、分子生物学的含义、发展简史及其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2、生物技术的概念、内容。 思考题:1、生物技术的概念、内容有哪些? 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章 植物基因工程(2学时) 已鉴定和克隆的植物基因分别与农业中的抗除草剂、抗昆虫、抗病、抗不良环境因素、提高产量的光合作用、雄性不育以及蛋白质含量等基因有关。 本章重点难点:1、植物基因工程研究概述。 思考题:1、简述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二章 动物基因工程(2学时) 动物基因工程研究最突出的技术进步便是转基因动物及其发展。1983年美国将大白鼠的生长激素基因注射到小鼠的受精卵内,并经移植和胚胎发育成功地培育出“超级鼠”。之后,人们起而效颦,相继培养出转基因猪、羊、鸡、兔、牛、鱼等。转基因动物也是研制活性多肽(医用活性多肽)的一条新颖而廉价的技术路线。 本章重点难点:1、熟悉动物基因工程研究的技术及其发展简史。2、了解转基因动物的技术路线。 思考题:1、转基因动物的技术路线是什么。 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三章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2学时) 所谓基因诊断,原指遗传性疾病的诊断。现在主要指使用DNA探针技术检测所要查明的DNA或基因。DNA探针就是单股DNA小片段给予标记,然后同被检测的DNA中的同源互补序列杂交。用DNA探针方法来诊断疾病可达到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目的,现已被用于对其它疾病(如腹泻病原菌和病毒、人性病病原体、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等)的诊断。 基因治疗一般是指将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靶细胞内,以弥补所缺损的基因、关闭或降低异常表达的基因,以达到治疗遗传性疾病的目的。也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及传染病等。 本章重点难点:1、了解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基本知识。 思考题:1、何为基因诊断、基因治疗? 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四章 桑蚕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4学时) 昆虫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因包埋于多角体中的病毒粒子呈棒状而得名。基因组由超螺旋的双链DNA组成,用作外源基因表达载体的杆状病毒,目前仅限于核型多角体病毒属的核型多角体病毒。杆状病毒基因组是单分子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核型多角体病毒平均约130 kb。 1.核型多角体病毒作为外源基因的表达载体的设想最初是由Miller(1981)提出。Smith和Summers(1983)首次用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sid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 AcMNPV)在Sf9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人β-干扰素,1985年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 BmNPV)在细胞、蚕体高水平地表达了α-干扰素从而确证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ulovirus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 ,BEVS)表达外源基因

文档评论(0)

robert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