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8水资源保护..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水资源保护措施 七、实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流域水资源管理与污染控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流域、区域和局部的水质、水量综合控制、综合协调和整治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第五节水资源保护措施 一、加强水资源保护立法,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二)水资源立法 (3) 日本于1958年12月颁布了《水质保护法》和《工厂废水控制法》。《水质保护法》授权经济计划厅长官鉴别已出现重大污染或可能出现重大污染的公共水域。日本政府于1967年8月颁布了《环境污染控制基本法》。清楚地阐明了有关概念和政策的基本方向。 1971年6月,日本又颁布了《水污染控制法》,其首要目的是纠正管理的方式。 第五节水资源保护措施 一、加强水资源保护立法,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二)水资源立法 (4) 我国在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1973年,制定了《关于保 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环境保护的法规性文件。 第五节水资源保护措施 一、加强水资源保护立法,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二)水资源立法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8年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水法》,1989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与水资源保护有关的法律文件,使水资源保护与管理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第五节水资源保护措施 二、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第五节水资源保护措施 三、综合开发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 地下水和地表水都参加水文循环,在自然条件下,相互转化。综合开发地下水和地表水,实现联合调度,才能合理而充分地利用水资源。 第五节水资源保护措施 三、综合开发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 1972年,美国哈佛大学的雷维尔等人提出了一个恒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综合利用方案。该方案要求在旱季大量抽取地下水利用,同时腾出地下空间,把雨季多余河水蓄存在地下含水层中,实现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结合,循环利用。 第五节水资源保护措施 三、综合开发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 伊朗在开发戈尔甘平原的计划中,比较了三个综合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方案:一是利用非调节的地表径流结合开采地下水,浪费掉泛滥的河水;二是利用非调节的地表径流结合开采地下水,利用泛滥的河水对地下水进行人工补给;三是利用水库控制的地表径流结合开采地下水,无人工补给。对比结果,确定了第二方案为该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最佳开采方案。 第五节水资源保护措施 四、强化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 是借助某些工程设施将地表水自流或用压力注入地下含水层,以便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达到调节控制和改造地下水体的目的。 第五节水资源保护措施 四、强化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 (一)人工补给地下水的目的 (1) 补充地下水量,增大含水层的储存量 (2) 抬高地下水位,增加孔隙水压力,控制地面沉降 (3) 防止或减少海水入侵含水层 (4)改善地下水的水质 (5)改变地下水温度 (6)保持地热水、天然气和石油地层的压力 第五节水资源保护措施 四、强化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 (二)人工补给地下水的水源和水质要求 确定回灌水的水质标准时,一般应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1) 回灌水源的水质要比原地下水的水质好,最好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2) 回灌水不会引起区域性地下水的水质变坏和污染; (3) 回灌水中不应含有能使井管和过滤器腐蚀的特殊离子或气体。 第五节水资源保护措施 四、强化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 (三)地下水人工补给的方法及适用的水文地质条件 1、直接法 (1)地表入渗补给法(较好的透水性) 地表入渗补给法一般采用境塘、渠道、凹地、古河道、矿坑等地表工程设施及淹没德溉等手段,使地表水自然渗透流入含水层。一般地表上层应有较好的透水性,如:砂土、粉土、砾石、卵石等。 第五节水资源保护措施 四、强化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 (三)地下水人工补给的方法及适用的水文地质条件 1、直接法-------(1)地表入渗补给法 ①淹没或灌溉入渗补给法 灌区农闲时将水引入农田,使其入渗补给地下水 ②水盆地入渗补给法 该方法包括水库渗漏和洼地、池塘渗漏补给。 第五节水资源保护措施 四、强化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 (三)地下水人工补给的方法及适用的水文地质条件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