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婺源旅游业的几点思考文档
关于婺源旅游业的几点思考
汪汉新(作者系婺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婺源是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多年来如同一颗久居深山中的绿色明珠,一直不为外人所知。近年来,随着“中国最美乡村”这样一个品牌的日益唱响,随着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游览,旅游业一年一个台阶。短短几年,婺源发展成了江西唯一的“中国旅游强县”。婺源旅游的发展成效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发展到今天,对婺源旅游业的发展过程进行认真总结,对于今后婺源的旅游业乃至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其他地方发展旅游产业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婺源旅游业发展的历程
2001年以来,婺源县抢抓机遇,提出了“优先发展旅游产业,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目标,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先后开发建设了江湾、李坑等20余个旅游景区,其中国家4A级景区5个,形成了东、西、北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旅游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婺源先后被评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县为整体命名的国家3A级旅游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回顾过去,婺源旅游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经历了三次跨越:
(一)2001年,婺源旅游业实现了第一次转变。婺源旅游启蒙于九十年代中期,是在市场自发环境下,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品牌优势的过程。通过外界散客,尤其是摄影团体的传播,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品牌认可度,“中国最美乡村”从少数游客的感受,通过民间口耳相传和互联网多媒体传播,逐渐成为婺源的旅游形象和地区形象。但由于婺源的旅游资源分散,政府财政乏力,决定了在产业发展初期,婺源旅游不能象其他景区那样,集中资源,成立机构统一开发。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打破常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放手民营,多元投入”的举措。一方面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县政府拿出最好的旅游资源(包括亚洲最大的鸳鸯栖息地鸳鸯湖、小桥流水人家李坑、国家森林公园灵岩洞等)进行招商,吸引民资和外企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同投资的热潮。另一方面,政府舍得“让利于民”。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和???持民间力量投入旅游相关产业开发,尤其是在税收上,每年按企业新增税收地方所得部分的30%奖励外商投资企业,做到“放水养鱼”,鼓励和扶持民间力量投入旅游相关产业开发,为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大开绿灯。正是这种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使民营企业撑起了旅游产业的一片天空。2001-2005年,我县共引进县内外旅游开发资金达5亿余元,其中,三清集团拆资近2亿元用于开发国家森林公园灵岩洞、明清古建筑群思口延村,江湾景区以公开竞标的方式拍出了3830万元的标价,成为江西省历史上旅游景区出让的大手笔。
在充满生机的旅游机制下,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日趋完善。2000年婺源县内只有宾馆10余家。2005年,全县共有宾馆、旅店170余家,标准床位共达6000多个。其中,三星级的有三家,二星级的有八家。县城新城区的天佑路、文公路在几年内发展成为“宾馆路”、“饭店街”。婺源在接待能力方面走在了江西省县级的最前列。五年内,全县投入4.9亿元,完成县乡公路路基改造330公里,路面硬化334公里,出县主干道和通景区公路均铺上了油路,县城至乡镇和景区形成了1小时通达圈。
(二)2007年,婺源旅游业实现了第二次转变。随着婺源旅游业的发展,产业初期粗放式的经营管理带来景区点多面散、特色不明显,带来了无序竞争、形不成规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各景区的恶意竞争影响了产业素质的提升和综合效益的提高。为改变这种现状,提升旅游产业的规模效应,2007年,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旅游发展策略,在充分征求各景区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一个集团、一张门票、一大品牌”的思路,通过股份合作、股份收购等方式,将县内10个精品景区资源进行整合,组建了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近2亿元。股份公司成立以来,在对外营销和景区深度开发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扩大了“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影响力,我县接待游客人数、门票收入、综合收入不断创历史新高。200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1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80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0.5%、37.7%,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达10亿元,相当于全县GDP的27.4%,三产比重由2001年的30∶36∶34优化为2008年的16∶42∶42。同时,增强了婺源旅游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对县财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
(三)进入2009年,婺源旅游业迎来了第三次转变。经过前几个阶段的积累,尤其是2001年来,婺源旅游业在数量上实现了较快的发展,旅游人次、门票、综合收入三大指标上增长迅猛。进入2009年,婺源旅游业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三次重大转变。我县审时度势,调整了发展思路,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推进旅游产业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于农行文档.docx
- 关于农田水利会组织规文档.doc
- 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文档.doc
- 关于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文档.doc
- 关于配送企业配送基本药物情况的第二次通报文档.doc
- 关于蓬莱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文档.doc
- 关于评选全国电力行业优秀企业、文档.doc
- 关于葡萄酒文化文档.doc
- 关于启用“山西长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王台铺煤矿”等二十二枚印章的文档.doc
- 关于启用新版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退还(阶段...文档.doc
- 成功体育教学模式赋能高校网球教学:实践探索与成效分析.docx
- 铁路线路结构BIM化建模方法及应用深度剖析.docx
- 风电功率预测误差的不确定性建模:理论、方法与实践.docx
- 构建科学量化体系,精准评价居住区生态环境.docx
- 负重前行: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深度剖析与策略研究.docx
- 探索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早期手术治疗:策略、效果与展望.docx
- 快刀伺服切削中压电耦合迟滞建模与控制:理论、方法与实践.docx
- 传播学视域下运动瘦身类APP的多维剖析与发展策略探究.docx
- 海南热带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深度剖析与实践路径.docx
- 基于多因素耦合的管状检定炉数学模型构建与智能控制系统研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