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9年渔业主推技术简介 - 浙江农业信息网.doc

2019年渔业主推技术简介 - 浙江农业信息网.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年渔业主推技术简介 1.配合饲料替代冰鲜饵料养殖技术 水产动物按食性可分为滤食性、杂食性、草食性和肉食性,其中肉食性水产动物在养殖中历来是以冰鲜小杂鱼作为饵料。随着我省水产养殖业向规模化、生态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种“以鱼养鱼”的传统养殖模式,严重破坏海洋资源、易造成水体环境污染、导致水产养殖病害频发,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在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实施渔业转型促治水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下,有必要在加州鲈、海水蟹、海水鱼等重点养殖水品种逐步限制使用冰鲜鱼料,大力推广应用配合饲料养殖,加快我省水产养殖标准化、生态化进程。 2.池塘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技术 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重要的生产方式。2017年全国淡水池塘养殖面积252.78万公顷,产量212.2亿吨,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3%。新时期,我国渔业发展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产品安全作为新的导向,淡水养殖池塘面临的环境污染和品质安全双重压力不断加大。目前,全国各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已陆续颁布,在划定为养殖区、限养区内,建设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排放的尾水污染物达到国家或省标准或者区域养殖用水循环使用是一项必要条件,以尾水治理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浙江省重视生态渔业的发展,自2017年以来,湖州市德清县在国内率先探索开展以规模场自治和连片养殖集中式治理相结合的养殖尾水全域治理。该技术模式2018年在浙江省普遍推广,建立省级淡水池塘尾水治理示范点近400个。通过推广养殖尾水生态化综合治理模式,对于开启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3.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技术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即“跑道”模式)是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创新为池塘循环流水圈养模式。该模式在池塘中圈出3%~5%面积,建立流水养殖鱼槽,配以气提式增氧推水和废弃物收集处理等设备,进行高密度流水养殖,并对鱼类排泄物和残剩饲料进行收集和再利用,达到绿色循环、产量增加、产品品质提高的发展目标。水槽内养鱼产量50~150kg/m2,池塘养殖效益1~1.5万元/亩。这一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4.稻渔(稻鳖、稻虾、稻鱼)综合种养技术 (1)鳖稻共生。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将中华鳖养殖和水稻种植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养殖、种植相互促进,综合效益大幅提升的一种新型综合种养模式。通过水稻与中华鳖的种养结合,中华鳖能摄食水稻病虫害,水稻又能将鳖的残饵及排泄物成作为肥料吸收,改良了养殖环境,使得稻鳖的病虫害明显减少,大幅降低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提高产品品质和农业经济效益,实现了“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既稳定粮食生产,又增加农民收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1)田间改造 ① 堤埂改造:鳖放养前应新建或修补、加固、夯实田埂。 ② 防逃墙的建造:可选用砖墙、铝塑板、石棉瓦等材质。水泥砖底部要求15厘米宽×50厘米高。 ③ 沟坑:沟坑呈长方形,位置紧靠进水口的田角处或中间,面积控制在稻田总面积的10%之内,深度35 cm~60 cm。四周硬化,沟坑高出稻田平面5cm~10cm,埂上设斜坡网片或栏片。 2)水稻种植 ① 稻种选择:选择杆细、叶小、分蘖多、耐肥抗倒、抗病虫能力强的多穗型中、晚熟品种。2.浸种:消毒后的种子要用清水清洗,再用10℃的清水浸种5天,每天换一次水。 3.育秧:采用水稻大棚育苗技术。 4.插秧。时间:每年3月底至5月份种植水稻,可采用机插或人工移栽方式进行。种植密度:养殖商品鳖的稻田,一般每亩插6000丛~8000丛,养殖稚鳖的稻田,一般每亩插9000丛~11000丛。养殖亲鳖的稻田,一般每亩插3000丛~5000丛。每丛1株~2株。 3)鳖的挑选与放养。苗种:苗种应选用经国家审定的新品种、优质良种或从良种场 购入。亲鳖的放养时间为3月~5月,早于水稻插秧;幼鳖的放养时间为5月~6月,在插秧20天之后进行。稚鳖的放养时间为 7~9月份。 亲鳖(3龄以上)一般每亩为50只~200只;幼鳖(一 冬龄)一般每亩为100只~500只;当年孵出的稚鳖(30g以上)可 放养1000只以上。放养前按GB/T 26878要求进行消毒。 4.注意事项:先放养鳖时,要将鳖限制在沟坑内,待水稻返青后 再取消限制。 4)鳖共生管理:水稻合理疏植,保障鳖的活动空间以及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阳光。水位管理:插秧后前期以浅水勤灌为主,田间水层不超过3 cm~4 cm,穗分化后,逐步提高水位并保持10 cm~15 cm。以配合饲料为主,按GB/T 26876的要求执行。 中华鳖养殖池塘种植水稻的一般无需施肥。初次开展稻鳖共作的稻田,施肥方法应按 SC/T 1009的要求执行。 5.病害防治:中华鳖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水稻病虫害 通过稻鳖共生互利、水稻合理稀栽以及生物诱虫灯等生态防控措施

文档评论(0)

ld15940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