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35
安徽省开发区综合竞争力
评价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开发区政策的普惠化,开发区的传统优势逐步弱化,而开发区之间的竞争却日益激烈。如何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竞争力,更好地发挥窗口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已成为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研究报告在深入分析开发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探索一套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我省开发区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与客观分析,旨在引导开发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评价背景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增长格局继续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对开发区发展模式提出新要求。我省开发区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目前正步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借鉴发达地区经验,适时开展开发区竞争力评价,有效引导开发区提升竞争力,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一节 我省开发区发展成就
“十一五”以来,我省开发区抓住承接产业转移和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的有利时机,经济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11年,全省开发区经营(销售)收入达到17199.8亿元,六年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39.6%。财政收入达到741.4亿元,占全省的28.2%,比2005年提高9.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34.6%。2005-2011年,开发区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50%。
2、工业地位明显提升,成为全省产业集群的主战场。2005-2011年,开发区工业增加值从473.5亿元提高到3829.7亿元,占全省比重由25.8%提高到54.2%,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4.2%。开发区主导产业进一步明晰,主导产业经营(销售)收入比重由59.1%提高到68.5%。以开发区为载体,初步形成了家电、汽车、装备制造、铜基新材料、现代医药、矿山机械等主导产业集群。
3、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成为当地新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开发区注重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基本实现“五通一平”,加快了与城区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进程。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32.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732.3亿元,分别年均增长44.2%和38.7%。到2011年底,全省开发区已建成面积达到1447.5平方公里,壮大了城镇规模,诞生了一批新城区。
4、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全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2011年,全省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843家,年均增长24.0%;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211.0亿元,比2005年年均增长45.0%;研发(RD)经费支出127.0亿元,年均增长59.6%。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带动了开发区产学研联合和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5、承接产业转移加速推进,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全省开发区累计利用省外资金8693.7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7.5亿美元,分别年均增长52.5%和37.2%。德国西门子、美国卡特彼勒、英国联合利华、日本三洋、广东美的、北京京东方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开发区。开发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7.1亿美元提高到160.0亿美元,占全省的比重从29.8%提高到51.1%,对全省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4%。
6、体制机制先行先试,成为全省改革创新的试验区。经过多年实践摸索,我省开发区已形成了多渠道的筹资方式、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建立起“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运行模式,营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在改革、创新、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皖江示范区规划批复后,我省设立了2个产业集中区和9个集中示范园区,积极探索科学承接的新模式。在国家级经开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合肥经开区、芜湖经开区连续多年位列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前列;在2010年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合肥高新区位列第12名。
7、民生建设得到加强,成为全省和谐发展的示范区。开发区坚持以人为本,在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同时,注重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开发区就业扩大、民生改善、社会和谐。2011年,全省开发区从业人员达到234.0万人,劳动报酬达到565.8亿元,分别年均增长20.0%和38.5%。
第二节 我省开发区阶段性特征
从外部环境来看,未来一段时期,我省开发区既面临着国内外产业转移总体趋势不变、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区域优惠政策叠加、创新环境更优等机遇,也面临着国际环境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国内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开发区竞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施工企业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pdf VIP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教案.pdf VIP
- 砂石料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14627.pdf VIP
- 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考试题及答案.doc
- 横河flxa21两线制电导率变送器快速启动手册.pdf VIP
- 图集规范-天津图集-12J5-1图集(2012版)平屋面 DBJT29-18-2013.pdf VIP
- 第2课+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体育+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pptx VIP
- 第12课 闭环控制助稳定 教案 义务教育人教版信息科技六年级全一册.pdf VIP
- 生命教育PPT模板.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