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维护心得体会.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站维护心得体会   观看基站心得体会   今天通过实地观看基站,懂得了新建一个基站的基本流程和建设的规范,基本流程为先土建、安装高危杆、引入市电安装变压器、做地网防雷、埋光缆到位、安装设备、跳纤、开通设备做基站端的数据。做到这样一个基站就差不多可以投入使用了。   土建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隐蔽工程的旁站,比如地网、水泥平台钢筋的使用。机房墙面、屋顶不允许有窟窿、裂痕,并进行防漏处理。土建大体完成后就要对机房的装修和高桅杆的树立。完成后现场的机房是**的规格,墙体采用的结构是18墙,土建的时候应当注意墙和平顶的厚底,以免膨胀螺丝打穿,导致机房的漏水。   高桅杆每一节3米,通过看用高桅杆的节数可以知道高桅杆的高度,9、12米的高桅杆采用2层拉线,15、18米的高桅杆不少于3层拉线。且3层拉线不能同时固定在一个地锚,同一方向的拉线必须分开2个地锚拉线,钢绞线规格大于7*,预留拉线不少于70cm,走线架位置为馈线窗正下方(馈线窗的规格为40cm*40cm),下沿距地不小于;塔桅避雷针的引流扁钢应直接落地接入铁塔的地网,引流扁钢应采用不小于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   交流引入电缆,室外从下线处到机房均用波纹管套装,并用扭卡牢固地固定在拉线上,拉线两端均要做入地漏电保护,交流电缆不能从馈线窗引入,应在配电箱侧就近打孔引入,交流配电箱安装于靠近开关电源的墙面上,走线架走线应绑扎牢固。交流电缆在引入机房处的外墙面上做滴水湾。   光缆室外余留情况固定于线杆上或者固定于室外墙壁上都应捆扎整齐,不应与铁塔接触,光缆从走线架上方进入机房时需加回水弯;光缆与电源线应分走线架两边捆扎,光缆与综合架应分别接地。7/8馈线弯曲半径为260mm,引入室内时应做滴水弯,线卡间距,水平100cm,垂直60-80cm。1/2软馈线最小弯曲半径要求大于150mm。   地网的建设一般要环绕机房两圈,打入地下4根角钢。,所有焊点必须进行防腐处理。接地体埋深视土壤情况,应下挖到连续的湿土层,保证接地电阻小于10Ω。若接地电阻大于10Ω,可采用扩大地网面积的方法来降低接地地阻。机房内各种线缆的布防要注意,所有通信线与电源线应分走线架两边捆扎,不得交叉,若交叉,交叉部分须套绝缘管做屏蔽处理。所有线缆应进行固定,并设置标签,2M线与电源线分走线架两边捆扎,不与电源线交叉。并且室内内所有扎带均用白色色扎带,室外使用黑色扎带。房内走线架、槽钢、配电箱、电池架等均应作保护接地,基站的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Ω,接地系统所有焊点均应作好防锈处理。   通过这次实地观看基站,让我懂得了建一个新基站的基本流程,还懂得了设备之间的一些传输顺序,以及设备接电分重要负载和非重要负载。学会了做事情要细心有条序,懂得哪了地阻仪、镀锌测量仪等仪器的使用,以后定会努力的学习,不懂就问,搞懂站建设的所有的规范,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质量上岗。   其实我有在的基站网络技术员心得体会“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建设人,他们苦逼又聪明,他们加班到天明,他们呕心沥血不分昼夜都在赶工期,他们年复一年奔走在移动的工地。哦!苦命的建设人,哦!苦逼的建设人,他们齐心协力开动脑筋管控投资,他们管着副县级的钱拿着千五的工资”。嘿嘿,这个也算是时下的“蓝精灵体”的一种吧!什么?你不知道神马是建设人。哇,太尴尬了!都说网络工作“5分建设,3分维护,2分优化”。当你听到传输的同事割接到凌晨的时候,你会想:哇,他们好辛苦。其实,我也有在的。就在前两天,渠河路、 **路专网覆盖建设、优化路测保障站建设中,我们每晚都割接还要安装设备、赶工期到凌晨2点。神马,你没看到信息。这个。。。:已经熬了好几个夜了,而且刚建下的这个站,有可能被说不美观,缺乏艺术感,说不定还得改方案,莫得时间啊,亲!你瞧,涪江桥中间那个站,都改了3次了啊。有木有?同事们还在鄙视我们说建的太难看了。有木有?每年表彰“网络技术能手”的时候,好羡慕那些得到认可的同事啊。可能你会说:咋个搞技术的莫得你们在咧?这个。。。:其实我也有在的。建设始终是走在网络工作的最前列,那些新技术、新设备,都是我们最先接触。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参与过什么正规的技术培训,我们没有获得过任何正规的技术传授。我们就是一群别人眼中的“土鳖、泥腿子”。我们走在网络战线的最前列,我们需要懂技术、过方案。可是我们能够依靠的知识,只能靠自己去自学自问。为了获得一个良好的建设方案,一群莫得办法的“土鳖、泥腿子”也只能加班熬夜,一点一点的慢慢推演方案。这个,咋个能和正规军比呢?可是,当看着网络的同事获得表彰、称赞的时候,我们会说:那些都是我们建设的,技术行列,其实,我也有在的。哇,都说:那张照片上那些个同事很帅,特别是穿有移动标志服的那个,看起特精神。神马?你找我们也要这样的照片。这个。。。:我们真没有。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