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事故报告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室安全事故报告单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   1.实验室意外事故多种多样,应区分仪器设备损坏、爆炸、火灾、被盗、污染、中毒、职业暴露、人身意外伤害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护和补救措施。   2.事故发生后,应在采取力所能及的补救措施的同时,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由科室负责人向中心分管领导报告。如属现现场人员解决不了的事故,应赶紧拨打求救电话,火警119、救护120、报警110,请求帮助处理。   3.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病原微生物实验过程中,遇到病原微生物泄漏或实验人员被感染等生物安全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   、溅入眼睛必须用洗眼药进行清洗消毒。、溅入口腔必须用含嗽消毒药进行消毒。、溅入皮肤上必须用70-75%乙醇或用2%来苏尔溶液进行消毒,对于有芽胞的致病菌可用2%戊二醛常温下15分钟消毒。、溅至衣服上必须用23%来苏尔或含氯消毒溶液浸泡4-6小时后清洗。、溅落台面、地面必须用3-5%来苏尔溶液或含氯消毒溶液进行消毒。、如遇到水源污染应立即根据被污染的微生物种类,进行对应的消毒处理。   4.事故发生后,不管事故大小,当事人应尽快把事故的起因和后果以书面的形式,紧急情况可用电话及时报告,之后再补书面材料,报告给科室负责人,由科室负责人交给分管领导,由领导开会研究作出处理意见。   5.对隐瞒不报或缩小、扩大事故真相者,应予从严处理。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时间:XX-12-1715:38:52点击:616次在实验室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潜藏着诸如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性。虽然知道许多化学药品易燃易爆,一些化学药品对身体有害,但是每天(来自:写论文网:实验室安全事故报告单)都要接触这些东西,安全意识也就逐渐淡漠了。有因人员操作不慎、使用不当和粗心大意酿发的人为责任事故;有因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有因自然现象酿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爆炸性事故的发生,多为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或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易燃爆物品泄漏,遇火花引发爆炸。   1.封管事故   李某在进行实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   2.误操作事故   李某在准备处理一瓶四氢呋喃时,没有仔细核对,误将一瓶硝基甲烷当作四氢呋喃加到氢氧化钠中。约过了一分钟,试剂瓶中冒出了白烟。李某立即将通风橱玻璃门拉下,此时瓶口的烟变成黑色泡沫状液体。李某叫来同事请教解决方法,爆炸就发生了,玻璃碎片将二人的手臂割伤。   事故原因:由于当事人在加药品时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核对所用化学试剂而造成的。实验台药品杂乱无序、药品过多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经验教训:这是一起典型的误操作事故。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仔细,不能有半点马虎;实验台要保持整洁,不用的试剂瓶要摆放到试剂架上,避免试剂打翻或误用造成的事故。   3、实验室微生物感染   在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室感染事件中,28名师生被发现感染布鲁氏菌——一种乙类传染病。曾令全社会恐慌的XX年的非典疫情,也曾一度传出病毒源自实验室泄露的说法。   虽然并未得到证实,但在新加坡、台湾和北京,后来发生的三起实验室感染非典事故,都是实验员未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与病原微生物标准操作。   4.某化验室新进一台32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分析人员调试过程中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窗户内层玻璃全部震碎,仪器上的盖崩起2m多高后崩离3m多远。当场炸倒3人,其中2人轻伤,一块长约碎玻璃片射人另1人眼内。   事故原因:仪器内部用聚乙烯管连接易燃气乙炔,接头处漏气,分析人员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安全检查不到位。   5.某化验室正准备开起的一台102G型气相色谱仪柱箱忽然爆炸。柱箱的前门飞到2m多远,已变形,柱箱内的加热丝、热电偶、风机等都损坏。   事故原因:2个月前一名维修人员把色谱柱自行卸下,而另一名化验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启氢气,通电后发生了这起事故。幸亏这名化验员站在仪器旁边,幸免了伤害事故。化验员在每次开机前都应该检查气路,仪器维修人员对仪器进行改动后,应通知相关使用人员,并挂牌,而两人都没按规程操作。以上安全事故,都是违反操作规程、疏忽大意造成的,既伤害了自己,又伤害了别人,值得深思。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大家在今后工作中应引以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