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的填写范例文档.docVIP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的填写范例文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的填写范例文档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的填写范例 附录1:旅游资源单体(地文景观类)调查表的填写 (伊岭岩)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基本类型:岩石洞与岩穴 代  号 GX-NNG-WMG-YLY-ACL-01   ;其他代号: ①  ;② 行政位置 南宁市武鸣县 地理位置 东经 104 °26 ˊ, 北纬 20°54ˊ 性质与特征(单体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以及单体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事影响等主要环境因素) 性质、形态与结构:位于210国道旁、出露地表、有较便捷进、出口的喀斯特溶洞;洞外依山筑有民族特色的亭台楼阁; 内在性质:大自然的艺术宝库,“地下宫殿”,造型多姿多彩,具备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景观价值; 结构与成分: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 HYPERLINK /view/36813.htm 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 HYPERLINK /view/165237.htm 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 HYPERLINK /view/17816.htm 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地形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成因机制:据推算,伊岭岩岩洞形成于一百多万年前;此岩原为一段地下河道,因地壳上升而成洞,经过千万年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形成形态各异的钟乳石; 规模与体量:洞深45米,面积24000平方米;游程1100米, 环境背景:伊岭岩所在的武鸣县属亚热带季风区,年适游期长; 依托地森林覆盖率高,具备了绿色生态吸引力因素;与相邻的花花大世界景观互补; 关联事物:壮民族文化;伊岭岩由仙人用锄头点化而成的传说;《眼儿媚·伊岭岩》等;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散地和主要旅游区[点]之间关系): 武鸣县位于广西中南部,属南宁市辖县;伊岭岩风景区 所在地双桥镇位于南宁市北部,距县城6公里,距南宁市区21公里; 交通网络发达,210国道,南武一、二级贯穿全镇南北;黔桂与云桂国道交汇于此,是南宁至贵州、云南、百色、河池等地的重要通道; 武鸣县区域内部有私家花园“明秀园”、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花花大世界等景区;以及三月三节庆旅游; 保护与开发现状(单体保存现状、保护措施、开发情况): ? 自1975年开放以来,共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达20万人次;开发主要分为洞内岩溶观赏(大小景点100多个)和洞外民族风情长廊、壮家民俗风情表演等游乐项目;洞内景点只进行了初级的包装,简易的设施建设,有利于景观的保护;洞外的旅游相关设施的建设较为单调,在新的形势下,急需进行产品多元化与产品的深度开发。 附录2:旅游资源单体(水域风光类)调查表的填写 (白龙潭瀑布)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基本类型:悬瀑 代  号 ZJ-HGH-XHU-000-BCA-01 ;其他代号① ② 行政位置 西湖区龙坞镇 地理位置 性质与特征(单体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以及单体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事影响等主要环境因素) 性质、形态与结构:位于龙门坑村西龙门坑谷地中部千丈岩正南约500米处的峡谷南端,是狭缝深处的一条悬瀑; 结构与成分:龙门溪支流;周围的岩石由乳白色或青灰色的石英砂砾岩所组成; 成因机制:龙门溪受北西——南东向张性断裂带控制、白龙涧受近南北向的挤压断层控制、侵蚀,下切速度支流不如主流,支流与主流之间的落差导致瀑布形成;而瀑布沿断层不断向南退,深嵌沟谷深处形成现在的白龙潭瀑布; 规模与体量:瀑布面南,由上下二级组成,一级悬瀑落差约30米,二级落差约3米;瀑布下泄水流经老龙潭、青潭等六个水潭;潭最大者长约3米,宽深均1米;龙潭两侧绝壁高约六、七十米,沟谷南北纵长约百余米,呈楔形,南端在瀑布陡崖处封闭,平均宽度不足2米,狭缝之中只见一线青天; 环境背景:所属西湖区内为土壤环境的地球化学质量有益区,无重金属和其他金属矿床,水质洁净; 关联事物:在历史上,白龙潭瀑布留有许多文人雅士的足迹,如明朝处士江元祚、马元调,佛教大师石雨禅师以及博学善屠文的田艺蘅;清朝的徐如翰、徐翘;近代的郁达夫等,并且多留有脍炙人口的诗篇游记。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散地和主

文档评论(0)

robert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