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本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思考与讨论 1.屈原和渔父各持何种人生态度?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你认为屈原是真的爱国吗?你认为什么是爱国?3.你认为屈原伟大吗?为什么? 今天,你开启了哪种爱国方式?1、欧美式:保卫公民权利便是爱国。2、岳飞式:忠君便是爱国。3、鲁迅式:抨击社会阴暗便是爱国;?4、孙中山式:建立三民主义便是爱国;?5、胡适式:捍卫个人自由便是爱国。?6、拉登式:袭击美国便是爱国。7、爱国家领导人便是爱国。?8、爱党、爱政府就是爱国。9、砸日本车、抵制日货就是爱国。 ——网摘 祖国(motherland,homeland):祖籍所在的国家。(文化概念) 国家(country,nation,state):长期占有一块固定领土,政治上结合在一个主权政府之下的人民的实体,一种特定形式的政府、政体或政治上组织起来的社会。 个人幸福和国家幸福是息息相关的,而个人幸福是国家幸福的基本前提。(马克思《资本论》) 中国文化之最大缺失,就在于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一个人简直没有站在自己立场说话的机会,多少感情要求被压抑,被抹杀。(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一)《渔父》之谜 作者: 关于《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最早认定为屈原作的,但此说漏洞颇多。近人一般都认为此文并非屈原所作。郭沫若说:“《渔父》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屈原赋今译》) 写作背景: 两种说法。一种就是在怀王的后期,屈原被流放到汉水流域的时候,在汉水下游的某个地方;另一种说法就是到了顷襄王的时候,也就是说到了屈原的晚年,在汨罗江附近。“行吟泽畔”写的是洞庭湖湖畔。 第一部分,屈原出场,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以及主人公的特定情况。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在这部分中,渔父上场,并开始了与屈原的问答。 第三部分,重点写渔父,听了屈原的再次回答,渔父“莞尔而笑”,不再答理屈原,兀自唱起“沧浪之水清兮”的歌,“鼓枻而去”。这部分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屈原不听他的忠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沧浪之水是比喻天下的整体局势。“水清”是比喻太平盛世,“水浊”是比喻动乱之时。“濯吾缨” 比喻做官封爵,参与政事。“濯吾足” 指保全自身,不问世事。 “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隐喻一种既高尚狷介、不与时俗同流合污又能和光同尘、与世相容的一种旷达心境。 (和光同尘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 艺术魅力 矛盾集中; 人物形象刻画生动; 文字简练; 对话巧用比喻; 结尾令人回味。 最重要的是朔造了“渔父”形象。它遍于人类思想的的五湖四海。 “
文档评论(0)